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何為視知覺障礙?
可能影響孩子哪些行為?趕緊聽聽教養(yǎng)專家的解釋!
凱凱(化名)快3歲了,穿鞋時總是將左、右腳穿反,無論媽媽怎么教,他還是依然故我。于是媽媽先幫他把鞋子擺正確讓他穿,他仍是將左腳鞋子穿在右腳、右腳鞋子套左腳。后來,媽媽特地在右腳鞋子貼上紅色貼紙,仍無法改善情況,長久下來令媽媽覺得很傷腦筋。
于是媽媽帶孩子去進行評估,專業(yè)職能治療師張旭鎧發(fā)現(xiàn)了一些狀況,像是即便簡單的積木排列,孩子看了卻無法跟著排出一樣的積木,因此懷疑不見得是不會左右區(qū)分,而是孩子的知覺出現(xiàn)狀況,雖然視覺接收了但大腦解釋錯誤,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發(fā)生問題。
再進一步評估發(fā)現(xiàn)孩子的視覺記憶、對于完整形狀的聯(lián)想、背景搜尋等能力也較缺乏,也因此,即使媽媽在右腳鞋子貼貼紙做記號,孩子仍穿不正確。
也因此,在治療課程中,張治療師除了教孩子分辨,還利用錄影、照相等方式讓孩子觀看照出來的影像來吸引他的興趣,并引導他比對照片上的不同處,玩類似「大家來找碴」的游戲。
另外,由于孩子缺乏左右區(qū)分的能力,請他雙手拿不同的物品,例如:左手拿鉛筆、右手拿橡皮擦,接著給他指令,當拿橡皮擦的右手舉起來,拿鉛筆的左手放下來,一方面訓練反應、一方面訓練視覺記憶。大約經(jīng)過半年孩子進步很多,也較少發(fā)生鞋子穿反的情況。
何謂視知覺?
所謂的「視知覺」,張旭鎧治療師解釋:「視覺或知覺在接受刺激后,在大腦進行處理和辨識,再輸出動作或反應,亦即視覺動作整合。」通常孩子產(chǎn)生的行為以手部功能居多,不過有時也會加上腳部動作。例如:看到足球滾過來,孩子決定抬腳踢球的時機。
因此在評估視知覺能力,不僅觀察孩子的視力,也會將其動作列入考慮,像是運動時孩子能否接住球;吃飯時,能否用湯匙將食物舀起來等,不過,孩子的行為有時受到動作協(xié)調(diào)能力、精細動作、肌肉穩(wěn)定度,或?qū)W⒘Φ葐栴}影響,因此不完全是視知覺問題造成。
視知覺分7大類別
在初步了解視知覺,接下來張旭鎧治療師更詳細解析視知覺的7個類別:
1、視覺區(qū)辨
當孩子看到某個物體,能否區(qū)辨它與其它的不同,稱為「視覺區(qū)辨」。
舉例來說,孩子幫媽媽折襪子時,能不能在一堆襪子里找到自己的襪子;或媽媽拿給孩子一只襪子,孩子能否依據(jù)此線索找到另一只襪子。
倘若孩子出現(xiàn)視覺區(qū)辨問題,將來會花較久時間學習認字,而文字的部首或筆劃亦必須花較長的時間認識、熟悉,甚至經(jīng)常無法區(qū)辨部首,像是左阜右邑等。
2、視覺記憶
即孩子能否記憶所看到的事物,如果孩子的視覺記憶有狀況,容易發(fā)生看了就忘的情況。
例如:下午媽媽把沙發(fā)和茶幾互換位置,孩子外出回到家后卻沒有察覺不同,即可能是視覺記憶較弱。這情況若持續(xù)到入學,可能會發(fā)生家長前一晚幫孩子復習功課,隔天考試孩子卻對于昨晚復習的內(nèi)容沒有任何印象。
3、空間關系
物體與物體之間的上下、左右等空間關系。
例如:一幅畫里,人的左邊是一間房子,右邊有一棵樹木,若詢問孩子:「樹木在人的左邊或右邊」,對孩子而言是困難的問題,孩子不只區(qū)分辨識圖案,還須將圖案轉換為一個人。
因此,空間關系較缺乏的孩子對于左、右的區(qū)辨能力需要較久的時間,也影響孩子將來入學后學習文字的情況,甚至經(jīng)常寫出顛倒字;還可能因為在環(huán)境里無法分辨空間關系,而容易迷路。
4、形狀恒常
所有物體是固定形狀和大小,雖然可以旋轉,但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本身的體積和形狀不會改變。
例如:爸爸開車時,車子停在家門口和開到巷口看起來的大小雖然不同,可是大腦能夠辨認此為同一物體,亦即形狀恒常。
而形狀恒常能力有狀況的孩子,當物體轉一個方向他會不習慣、甚至不認得。例如玩形狀配對,孩子總習慣將星星的其中一個尖頭朝上,倘若將星星轉個角度,他的情緒會變差。至于到了學習階段,最明顯的問題即是文字辨認出現(xiàn)狀況,一旦字體改變,例如:變成楷書體、明體、或黑體等,孩子就不認得。
5、序列記憶
視覺記憶單指一個物體,而序列記則是有順序的視覺記憶。
張旭鎧治療師舉例說明:「爸媽寫一串簡單的數(shù)字,問問孩子能否認得?能否記憶?并復誦正確的數(shù)字?」由于學習主要依賴視覺,若序列記憶能力欠缺的孩子,長大后在學習或記憶順序也容易出現(xiàn)狀況,最常見就是做錯指令。
例如:請孩子去廚房拿一杯水坐在椅子上喝,孩子可能單獨先在椅子上坐一會兒,才起身跑去廚房拿一杯水喝,這也許會令大人誤以為孩子故意唱反調(diào)。
6、背景搜尋
在環(huán)境中找到需要注意的目標物,將其變成主角、其它物體變成背景,是為背景搜尋。
例如:孩子在玩具堆里找到要的小汽車;在一群人中認出媽媽;或在書架上找到他要的繪本等。
倘若孩子背景搜尋能力不佳,由于需要時間找到注意的目標,因此對于視覺專注的所需時間也較久,除此,也容易發(fā)生東西明明在他眼前,他卻沒有看到的情況;而將來學習時也會出現(xiàn)跳行跳字等問題。
7完整形狀的聯(lián)想
看到物體的一部分或某部分即可推測完整物體為何。
例如:鉛筆被一疊繪本壓住,只露出一小截橡皮擦,孩子看到能立刻知道那是鉛筆。如果孩子對于完整形狀的聯(lián)想力缺乏,他必須看到完整的物體大腦才能辨識,若只看見片斷資訊,大腦無法連結、辨識出完整的形體,所以經(jīng)常會找不到東西。
8、視錯覺
除了藉由上述7個類別來觀察孩子的視知覺,張旭鎧治療師還會加上「視錯覺」來評估孩子的辨認能力。
他說明,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視錯覺的例子,像是紙上有兩條黑線,其實一樣粗細,但看的時候會產(chǎn)生一條較粗、一條較細的感覺,即是腦部分析與實際所見是兩回事。
至于視錯覺在生活中的運用,包括孩子的空間關系都會受到影響,例如:過馬路時,孩子能否辨別在所剩秒數(shù)走到對面?孩子走路遇到水溝時,能否分辨水溝寬度并成功跨越?
小心!視知覺問題造成9個影響
當孩子的視知覺發(fā)展不佳時,可能會對他的生活或?qū)W習造成哪些影響?
1、注意力不集中
當孩子的視知覺能力不佳,可能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張旭鎧治療師指出:「應先處理孩子的視知覺問題,而不是單獨訓練專注力?!蛊鋵嵵灰o孩子一些時間練習,讓大腦學習處理訊息,專注力也會隨之提升。
2、文字辨認能力不佳
由于知覺能力較弱,孩子剛開始學寫字時會出現(xiàn)顛倒字或相反字;而將來上了小學寫文字,無論多一橫或少一劃自己也難以察覺。
3、動作慢半拍
而視知覺問題在動作方面的影響,當孩子在幼兒園跟著老師做韻律操時,他的動作經(jīng)常慢半拍,因為他要先看老師做的動作以后,在大腦進行處理,才能確定自己要舉哪只手、抬哪只腳。
4、自創(chuàng)文字或詞匯
當孩子的視知覺能力不佳時,為了在日常生活表現(xiàn)平順,會自創(chuàng)文字或詞匯。
張旭鎧治療師舉例,電視廣告「兒童專用奶粉」,孩子可能會念成「兒童專心奶粉」。他進一步解釋,孩子聽到「專」字時,大腦覺得要辨認下一個「用」字太花時間,加上大人常對他說「專心」,于是直接講出「專心」的詞。
另外,孩子在書寫時也會出現(xiàn)跳行、漏字等問題,并出現(xiàn)多一筆、少一劃的自創(chuàng)文字情況。
5、無法聯(lián)想形狀
舉例來說,老師畫了一個圓,問孩子:「這個圓像什么?」多數(shù)孩子會聯(lián)想到「月亮」、「月餅」,甚至有的會回答「像爸爸車子的方向盤」。然而,對于視知覺有狀況的孩子無法做到這一層,就他而言,由于處在辨認形狀的階段,他知道這是一個圓形,但無法跟過去經(jīng)驗連結。
6、缺乏視覺推理能力
視知覺能力不佳的孩子缺乏視覺推理能力,所以跟孩子玩順序圖卡時,假設第1張圖是「一顆種子」,第2張「種子發(fā)芽」,第3張「長出小樹」,第4張「長成大樹」,他無法針對視覺推理進行順序排列。
7、認人能力不佳
對于視知覺有問題的孩子而言,他花很長的時間才將人的樣貌視覺記憶下來,如果今天放學,媽媽換了新發(fā)型再去學校接他,即使媽媽站在面前他也可能看不到,因為媽媽的發(fā)型與他記憶中的不一樣,影響他的聯(lián)想,他必須用其它線索來辨認。
8、無法具體描述
視知覺能力弱的孩子難以具體描述狀況,或所描述的情形不是重點。
例如:孩子放學回家跟媽媽聊學校中午吃的水果,以香蕉為例,孩子可能會說:「今天吃的那個有一點一點黑黑的」,無法具體描述水果是長長的、黃色的、要先剝皮再吃等特征。
9、距離辨別錯誤
由于視知覺出現(xiàn)狀況,因而影響孩子對距離辨別出現(xiàn)錯誤判斷,也因此,過馬路時無法辨別從這個紅磚道走到對面的紅磚道的距離以及所需時間。
12個好方法,視知覺能力UP!
1、彩色圖卡拼出形狀
從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可以陪他玩彩色圖卡。張旭鎧治療師說明,首先準備一包色紙,分別將各種顏色的色紙裁成4等份,再將裁好的一張張小色紙拼出圖案。例如:先連續(xù)排5個紅色小色紙,周圍再用黃色圍起來,問問孩子像什么、或讓孩子自行排列,給予孩子視覺刺激。接下來,再請孩子找出同顏色的色紙。
2、排積木
如果孩子的手部能力還不成熟,可以讓他玩積木,并引導他排出一列一列的平面積木。
3、拼圖
進階練習,可以玩拼圖,張旭鎧治療師指出:「從片數(shù)少、片數(shù)較大的拼圖開始?!怪云磮D對孩子較困難,是因為他要根據(jù)線索來運用完整形狀的聯(lián)想,例如:看到一根手指,就要辨認這是一個手掌,經(jīng)由聯(lián)想找出其它拼圖。
不過在訓練孩子的視知覺時,先別讓他拼圖,而是引導他找出其中一邊或兩邊外圍平滑的拼圖,交由媽媽拼,如此,孩子會從中產(chǎn)生幫忙的成就感、也有練習效果。
4、七巧板
再進階則是玩七巧板。拼七巧板的難度在于題目是一個完整的圖,但沒有拼湊方法,所以孩子要依照圖案找出線索來拼七巧板。
5、堆疊積木
生活視覺仍以立體空間為主,因此可以跟孩子玩堆疊積木,用積木蓋城堡或停車場等。在堆疊積木的同時也教導孩子,房子必須由低而高蓋,無法先蓋上面再蓋下面,建立孩子三度的視覺空間。
6、點數(shù)積木
對于2~3歲孩子而言,引導他點數(shù)積木很重要。例如:媽媽擺了3個積木,問孩子「這里有幾個積木?」孩子可能說「2個」或「4個」,張旭鎧治療師指出:「不是孩子的數(shù)學有問題,而是他的視覺還未經(jīng)過訓練?!?/span>
所以帶著孩子的手指點一個積木數(shù)「1」、再點一個積木數(shù)「2」,在點數(shù)過程引導孩子藉由手指觸覺辨認積木,才不會他視覺移開再回來時,無法對焦正確的積木。
7、花色配對
可利用襪子、衣服來教孩子花色配對,甚至教他辨認爸爸、媽媽、還是小妹妹的衣服,除了辨認大小,也學習從花色分辨男生與女生衣服的不同。
8、紙筆訓練
不建議讓學齡前的幼兒拿筆寫字,但可以讓他拿筆玩,最簡單即是玩「連連看」,從1連到2、再從2連到3……,在圖案中找到目標即是練習背景搜尋能力。
連好后是為一張線稿,家長可讓孩子描一次線稿,再用立可白把某個線段涂掉并重新影印一份,引導孩子觀察這張圖畫是什么?例如:人臉,臉上有眼睛、鼻子,還少了什么?由孩子自己畫出嘴巴,訓練完形聯(lián)想能力。
9、丟接球
在動作方面,可以跟孩子玩丟接球游戲,訓練空間關系和形狀恒常。張旭鎧治療師說明,當家長丟球給孩子,孩子看到球由遠而近飛過來,由于球的形狀恒常,他必須先辨別球的體積,如果辨別得太小,手會被球打到;若辨別得太大,他的手張?zhí)蠓炊硬坏健?/span>
10、折紙
小動作方面,不妨帶著孩子折紙。媽媽折一個,孩子也學習折一個,從簡單的對折開始,一個一個步驟來,不見得一開始就折紙飛機。如果孩子對折紙興趣缺缺,可采用相反順序的方式,讓孩子做最后一個步驟,例如:媽媽折紙飛機折到最后一個機翼交由孩子折,當孩子完成這個步驟時就能玩紙飛機,從中也提升折紙的興趣。
而這練習的過程含概了空間關系、視覺記憶,因孩子必須記憶媽媽折紙的動作等。當孩子更進步時,家長可以讓孩子一次折兩個步驟,訓練序列記憶。
11、讀數(shù)字
可以準備圖像卡或數(shù)字卡來引導孩子這是什么數(shù)字或動物,讓他讀,訓練辨識能力。當孩子大一點,父母可以像投影片般一張張顯示一連串的數(shù)字卡,訓練孩子辨認與讀的速度。
12、大家來找碴
跟孩子玩「大家來找碴」游戲。拿出兩張圖案,讓孩子辨別兩者的不同。首先會運用到視覺記憶,接著找尋目標,即是訓練背景搜尋能力。接下來,還可以訓練長一點的視覺記憶,張旭鎧治療師指出:「讓孩子看完其中一張圖后將它蓋住,再讓孩子看另一張圖,引導他思考這張圖與前張圖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