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根據(jù)《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語文課程標準(2016年版)》要求,培智學校生活語文課程的識字教學,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另一方面要立足學生個體需要,提升他們的認讀與書寫能力,以促進他們適應社會生活。這就要求教師正視學生的多種障礙,在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的基礎上,采取恰當策略,逐步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一、培智學校識字教學的意義
簡單來說,識字可以分為對字音、字形、字義三個部分的認識,這是一個局部與整體相結合的學習過程,也是一種思維活動與認知結構發(fā)生變化的復雜過程。培智學校識字教學的意義,或者說生活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從生活語文課程的角度看,首先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落實在低年級段教學活動中,就是要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和主動性,并在此基礎上提高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其次,課程標準明確了學習漢字的能力——認讀、書寫、應用。這就意味著,生活語文課程識字教學要分軌、分層,要根據(jù)學生個體差異由淺入深,由單一能力的考查如“只認不寫”,到綜合能力考查如“認讀、書寫綜合運用”,逐層遞進。
從文化傳承的角度看,漢字是凝結智慧的符號,也是文化藝術的寫照。“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yǎng)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zhuǎn)注、假借,造字之本也?!睆墓湃藢h字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它不僅僅是一個個形體和讀音,其背后還隱藏著豐富的文化現(xiàn)象、地方民俗、審美情趣、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等。
從培智學校學生個體情況看,學生的障礙類型多、個體差異大。因此,培智學校生活語文識字教學要細分成多個目標要求,由圖形信息開始,到在詞語中認讀,到由圖轉(zhuǎn)為漢字符號,再到與認讀、書寫進行關聯(lián)。同時,還要結合“聽說先行,讀寫跟進,多認少寫”、小步子多循環(huán)等教學原則,以認讀為主、書寫為輔,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為依托,綜合推進培智學校的識字教學。
識字內(nèi)容編排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活語文》低年級段教材,以課程標準為編寫依據(jù),融入我國多年來培智教育發(fā)展和改革的經(jīng)驗與成果。每冊教材劃分了多個主題單元,每個單元3課,共12課。識字內(nèi)容主要編排于12節(jié)課中,遵循“先認后寫,多認少寫”的原則,在每課中以正文圖片配漢字、正文后以“我會認”“我會讀”“我會寫”為主,并與其他欄目相機滲透的方式呈現(xiàn)識字的內(nèi)容?!渡钫Z文》一年級教材根據(jù)培智學校教學的實際情況,包括彈性認讀在內(nèi)要求認識22個字(教材后“認字表”中呈現(xiàn)),其中基礎認讀的12個字,要求會書寫(教材后“寫字表”中呈現(xiàn))。此外,在每個單元后的語文小天地中,圍繞本單元的識字學習,顯性呈現(xiàn)認字、寫字的練習。找一找,認一認,找出認識的漢字——以字卡的形式,讓學生在多個字中找出所學漢字;描一描,寫一寫——就所學漢字進行書寫鞏固訓練。不同于普校教材,《生活語文》教材考慮一年級學生動筆寫字難度較大,因此對書寫能力作彈性要求。教材對漢字內(nèi)容的編排,主要采取直觀呈現(xiàn)的方法,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以圖帶字,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漢字的意義。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生活語文》教材識字教學內(nèi)容編排,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識哪些字”“寫哪些字”。課程標準附錄中五級水平識字表為識字教學提供了參考,如水平一主要為生活中常用字。因而,教材對識字知識點的呈現(xiàn),從學生的生活范疇出發(fā),圍繞學校、個人、家庭、自然與社會的四個維度展開,由簡到難、由生活性到文學性,既考慮了學生的生活需要,又結合語文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教材中識字知識點的呈現(xiàn)策略為:第一,參考學生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較高的字詞句語料庫;第二,立足培智學校學生形象直觀的思維方式,選擇圖片配合漢字的編排形式;第三,結合漢字學習的規(guī)律,由淺入深,以獨體字、具有重要組字功能的字為主,以詞語為載體呈現(xiàn)。
例如,將漢字“一”“二”的學習放在教室門口常見到的班牌中,編排了“一年級”“二年級”兩個詞語。將新授的內(nèi)容納入學校生活常見的事物、常用的詞語中,充分利用學生學校生活的經(jīng)驗,讓學生能夠切實地看到生活中的漢字,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漢字的習慣。再如,將“天”這個字編排在《生活語文》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藍天白云》這一課,與生活適應、生活數(shù)學課程相協(xié)調(diào),在三科統(tǒng)一的教學進程中讓學生進行整體的認知。
(二)適度展示筆畫、偏旁、漢字與圖片
由于培智學校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不容易掌握大量筆畫復雜、發(fā)音相對困難的漢字,對語文教材來說字量和字序的出現(xiàn)又是一個著重考慮的問題,因此《生活語文》教材在編排中對于漢字的講解采用適度展示的方法。
1.筆畫的編排采用隨字認識的方式
筆畫是構字不間斷的最小連筆單位,是落筆成字的重要條件,但它卻不是表示字音或字義的單位。而對于培智學校學生來說,單純記憶筆畫的名稱、意義是比較困難的任務。因此,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教材在處理漢字基本筆畫時,既考慮它的出現(xiàn)順序,又考慮隨字出現(xiàn)筆畫的生活性與常見性,并不將講解、記憶和書寫筆畫作為識字教學的目的,而是將筆畫放在字中,隨字出現(xiàn)。例如,在學習“月”字的時候,“丿”(豎撇)出現(xiàn)在方格內(nèi),不強調(diào)它的名稱、讀音和書寫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在寫的過程中體驗和感受漢字的書寫規(guī)律,然后再輔以書寫順序的規(guī)范,避免出現(xiàn)詳細講授筆畫原理、構字結構這種低效的教學情況。
2.部分漢字的編排采用隨圖認字的方式
識字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是讓學生能在語文課中掌握漢字的表意功能、記住漢字的表音功能,并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漢字。張志公先生曾經(jīng)提到,學生在開始識字的時候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常用漢字,除了少數(shù)簡單的字形以外,每個字的音、形、義結合在一起記憶,都是很復雜且較難辨識的,寫就更難了。漢字“走向多種多樣,筆畫的安排,甚至小部件的安排,要求搞對準確性”很不容易。這樣的辨認、記憶、書寫對培智學校學生來說,更是比較重的任務。因此,《生活語文》教材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困難,對部分課文采取以圖帶字、圖文結合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通過對感官的刺激,讓學生關注漢字的音、形、義,幫助學生記憶。
(三)設置選擇性識字目標
一般來說,在統(tǒng)一的語文課程體系下,不同年級、不同障礙群體在用字方面都有不同的特點。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了認讀生活中常用漢字的基本目標和彈性目標,為了滿足一批學有余力的學生學習更多的漢字,《生活語文》教材在生活情境中設置了拓展性內(nèi)容。例如,一二年級教材中的“我會聽”欄目,只要求學生聽詞語指出相應的圖片;而三年級開始,“我會聽”欄目中圖片下面配了漢字,目的就是將之作為拓展認字的內(nèi)容,滿足不同障礙水平學生的發(fā)展需要。
無論是培智學校還是普通學校,識字教學都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識字是學習語文的基礎,影響著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而培智學校低年級段的識字教學還有其特殊性,可從如下兩方面著手。
(一)采取雙軌式分層訓練
課程標準中強調(diào)識字教學,“要求學生會認的不一定同時要求會寫,應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識字水平逐步發(fā)展識字與寫字能力”。生活語文低年級段識字教學應將認讀與書寫相機融合起來的。即根據(jù)培智學校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情況,識字和寫字不要求齊頭并進,而應結合實際教學需要、根據(jù)學生能力水平進行分層訓練。但是這種訓練并不是人為割裂識字與寫字,而需要教師靈活操作。
教師進行識字教學時,一方面可以依據(jù)學生的能力特點或障礙程度劃分組別,如認知能力較好的小組、注意力缺陷障礙的小組、自閉癥類低交流的小組,針對不同組別設計細分的認讀活動或書寫活動;另一方面可以有意識地組織識字訓練,將認讀與書寫進行劃分,再結合感知覺活動設置不同層級的漢字教學要求,如讀圖、聽詞語指圖片、書空、描紅等。這樣的訓練方式雖然把學生分成不同組別,但教學活動面向班級全體;雖然將漢字的認讀與書寫在一定程度上分開,但變成了更有針對性、更具策略性的教學行為。例如,教學《眼耳口鼻》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出示圖片講解面部器官,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充分感知。同時,把學生分成不同組別,讓學生聽詞語,進行“我說你指”的游戲。在游戲活動中,聽、說、體驗融合在一起,學習字詞。接下來,教師在此基礎上對不同組別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訓練要求,從握筆姿勢、連線、描紅、抄寫等逐步發(fā)展到獨立書寫。不同能力水平小組的學生有針對性地完成不同的訓練目標。在書寫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相機融合全體學生進行練習,如組織全體學生采用書空的方式、利用字卡的凹凸感受筆畫走向,或者在田字格中書寫來鍛煉手部控制力量。這種分軌式訓練策略,將形象化記憶的認讀與手腦并用的讀寫,分軌道、分步驟落實,讓有不同障礙的學生能在各個組別中得到訓練,并且在不同的識字環(huán)節(jié)中側(cè)重不同的訓練,進而得到能力的提升。
(二)在互動中開展個性化教學活動
培智學校學生由于存在多種身體、智力發(fā)育的障礙,個性差異比較大,教師需要在班級教學中有針對性、有側(cè)重點地制訂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教育方案。在識字教學中,應秉持個別化教育理念,以生活性情境為主建立生活性、實用性的語料庫,使學生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實現(xiàn)個性化發(fā)展。
1.語文課堂教學要充滿語言及言語的互動
課程標準要求生活語文課應該讓學生“感知語言、豐富體驗、有效參與”。但基于培智學校學生存在的心理障礙或語言障礙,不愿意說、不參與活動、隨便說等現(xiàn)象往往使課堂上的互動變得低效或無效。學生有可能對重復性的認讀訓練沒有興趣,或者因為不理解教師的指導語而無法參與認讀活動。因此,為了避免將學生擋在識字的大門外,教師可以在識字教學中引入生活情境,為學生構建一個熟悉、安全、可操作的學習語境,提高學生的體驗感,使學習“有來有往”。
例如,《爸爸媽媽》這一課識字的任務是比較抽象的“三”。教材將“三”這個字融在家庭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在“三口人”的詞語里。對培智學校學生來說,爸爸媽媽是每天陪伴在身邊最熟悉的親人,這就為學習奠定了一個舒適的語境。從這個語境切入,可以借助教材提供的圖片卡、生字卡、詞語卡,讓學生認讀,初步感受漢字的讀音。然后再結合教材中的圖片,在前面漢字學習的基礎上,利用“三口人”這個詞語,重點講解“三”這個字。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隨時注意學生的反饋,利用教材中的生字詞語卡片、圖片等開展完整的教學互動??梢宰屨系K程度較低的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指令,在游戲中看圖識字、看照片識字、描寫生字;可以讓口語能力強的學生看圖片介紹家人,完成認讀“三”的任務;能力一般的學生如中重度自閉癥類別的學生也可以參與游戲活動中,學習“三”的口型,或聽教師的指導語在教材上指一指、找一找圖片,或嘗試以書空的方式寫漢字等。
2.個性化教學活動要面對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需求
在開展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集中識字、分散識字、字音識字、字族識字等方法。對于培智學校學生這一教學對象,教師還要關注漢字教學的情境、語境,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由生活到社會,力求讓學生能夠通過生活化的參與、體驗來完成認讀和書寫。通過情景化、個性化的語言學習體驗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完成適合自身發(fā)展需要的學習任務。
(1)立足學生情感需要。人類的情感在發(fā)揮動力作用外,還會發(fā)生一種信號作用,促進個體的思維活動和智力發(fā)展。因此,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過程中,要傳達積極的情感信號,使用明確、積極的指導語,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認讀和書寫。盡管識字教學需要多次記憶、反復練習,比較枯燥,但融入生活情境的漢字就具有了感染力,更具人情味和體驗感。
(2)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不明確到明確感知,是一個長期發(fā)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在其中起到了一個催化、加速的作用。對于培智學校低年級段的學生,教師開展的識字教學要遵循學生學習興趣的發(fā)展軌跡,從具體、直接的活動入手,根據(jù)學生不同的障礙類型,利用圖片、照片、音樂、故事、游戲等,為學生提供大聲說、肢體接觸、模仿、表演、口語表達、書寫、繪畫等多種體驗平臺,讓學生切實地感受讀和寫的樂趣。
(3)促進學生認讀與書寫技能的發(fā)展。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出“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個別化教育”。這落實在識字教學中,就是要面向每個學生的個體需要,確認其最近發(fā)展區(qū),制定認讀與書寫的教學目標。需要注意的是,認讀的字不一定同時要求會寫,要多認少寫、多讀多說?!渡钫Z文》教材對識字的要求,既可以在讀、說、寫等欄目中落實,而在不同欄目中又有跟隨、獨立完成的能力等級差別。這就要求教師在識字教學中首先明確學生的個體需求,了解學生存在的學習障礙,靈活運用教材設置的欄目,有針對性地對學生提出認讀或者識字的目標。例如,低年級段的練習內(nèi)容有連線、描紅、仿寫、通過看圖片認字、聽指令找字卡、跟老師讀、模仿口型、書空或描寫漢字等,幫助學生積累識字量?!抖Y記·學記》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迸嘀菍W校低年級段的識字教學,就是要尊重每個學生的特點,鼓勵他們主動參與認讀、識字的教學活動。
(4)與生活結合,注重體驗?!渡钫Z文》教材的編寫,一方面立足語文知識能力的教授,另一方面結合培智學校學生生活的特點,以適應生活、適應社會為切入點。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教材為基礎,結合不同障礙學生共同的生活圈,為學生的識字教學提供大量豐富、形象化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為生活識字,從而更好地生活。例如,對象形字的教學就可以在實際參觀、體驗中開展;涉及個人生活內(nèi)容的認讀或書寫學習,就可以結合照片、視頻、實物等開展活動,幫助學生識字。將識字教學內(nèi)容與生活相結合,越具體化、實物化,越可感知、可體驗,越有利于培智學校學生的學習。
識字教學是培智學校開展生活語文教學的基礎。教師教學時要注意擴大學生生活經(jīng)驗范圍,借助生活的氣息、元素和內(nèi)容構建起教學活動中識字的橋梁,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的熱愛,最終幫助學生適應社會生活。
本文刊載于《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20年6月(總第386期),作者單位為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原標題:培智學校識字教學及其策略——基于《生活語文》低年級段教材的研究。題圖來自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