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不順暢的家庭溝通。家庭是孩子愛的港灣。當孩子遇到了困難,能不能放心地去跟家長傾訴,是一個特別重要的事情。遺憾的是,很多家庭并沒有這樣一個信任、安全的溝通環(huán)境。有孩子說:“我媽特神奇,什么事都能扯到學習上。”家長只顧著說教,只關心學習,很少和孩子聊聊生活里的其他事情。在咨詢中,在校園欺凌,性侵犯等案例的留言中,都會有孩子留言說,想要跟父母談,但是父母根本沒有接收到孩子的信號。
如果家庭中的溝通環(huán)境一直是比較好的,孩子和父母之間一直有很好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孩子即使遇到很大的困難,甚至是難以啟齒的事情,也相信父母會理解他、接納他。孩子就愿意主動去跟家長溝通和傾訴,而不是選擇隱瞞、躲藏和逃避。這樣,孩子因為困難或壓力事件而發(fā)生抑郁和自殺的風險就會降低很多。
糟糕的家庭氛圍。糟糕的家庭氛圍中,往往家庭成員間關系比較緊張,夫妻沖突頻繁,遇到問題時容易相互指責、爭吵甚至冷戰(zhàn)。有些特殊家庭中,可能還存在酗酒、犯罪、吸毒、家暴,或患有精神疾病等情況。除了精神疾病和人格特質本身就有遺傳的可能,在這種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的情緒感受經常也是糟糕的,在外界刺激下可能更容易產生沖動行為,或者遇到困難時,更容易覺得生活沒有希望。許多自殺者往往就是在絕望和沖動之下釀成難以挽回的悲劇。
什么是積極的家庭氛圍呢?比如,家庭成員關系和諧,遇到問題可以共同面對而不是相互指責;可以相互開玩笑調侃,不會因為一句話不小心說錯就造成矛盾和誤會;家庭環(huán)境溫暖愉悅等等。在這樣的氛圍中成長的孩子,他的情緒大部分時間是比較愉快的,遇到問題時情緒也會相對穩(wěn)定,能夠積極面對,相信生活是有希望的。
情緒虐待與忽略。在一些家庭里,夫妻雙方本身情緒就不成熟,像個孩子一樣,動不動就鬧矛盾,這樣的父母也很難做到給孩子情緒上的照顧。反而是孩子像小大人一樣,勸和父母,維護家庭和諧。但是父母和孩子都很難意識到這種角色的倒錯,那么孩子從小在這樣的家庭中,可能就會活得很累。即便父母提供了優(yōu)厚的物質條件,孩子情感部分的需求仍然是一直缺失的,甚至枯竭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多敏感期。兒童階段的孩子,對父母的愛非常敏感。如果能夠得到父母充分的愛,他們就會很好地度過這個階段,獲得足夠的安全感、信任感,相反如果常常被父母忽視,甚至合理的情感需求常常被拒絕,孩子就會很容易感到不安與不信任。
抑郁的父母。孩子的很多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最初都是來自對家庭成員的學習和模仿。抑郁的父母看待世界也是消極、悲觀的,孩子就學到了這些消極的思維和行為模式。有的家族中有抑郁或自殺的親人,孩子也會受到影響,把自殺當做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面對經常情緒不好的父母,孩子可能還會自己把這個責任承擔起來,或把爸爸或媽媽的抑郁看作是自己做得不夠好。當孩子發(fā)現自己的努力并不能改變父母的狀況,他可能就會覺得自己是很無力的,很絕望的,因為他沒有辦法解決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