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很少主動表現(xiàn)自己
見了生人就害羞地往后縮
當(dāng)與他人意見相悖時,不敢堅持自己
大部分場合都縮在角落當(dāng)“小透明”
這樣的“含羞草寶寶”,我們經(jīng)常遇到,也是很多家長的煩惱。
孩子不自信,究竟應(yīng)該怎么辦才好?
1、正確地夸獎孩子
很多父母認為,想讓孩子自信,使勁夸就行。其實夸獎也需要方法和技巧。
在表揚孩子的問題上,父母需要多描述一些細節(jié),多肯定孩子的努力。
比如孩子在學(xué)校得了獎,與其對孩子說:“真聰明”,不如說:“媽媽知道你為這個獎付出了很大的努力?!?/p>
這樣,孩子才會更加看重自己努力的過程,明白很多目標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xiàn),心里就會對自己有種莫大的肯定。
2、給孩子做選擇的機會
1歲至12歲,是訓(xùn)練孩子自主選擇能力的關(guān)鍵期。
出門穿哪些衣服、節(jié)假日去哪里玩、餐廳點菜,都可以問問孩子的意見。
如果你已經(jīng)有了大體的方向,不妨讓孩子二選一,比如“你想要黃色的裙子還是粉色的?”、“你想抹巧克力醬?還是想抹草莓醬?”
適當(dāng)給孩子選擇權(quán),讓孩子大膽給出自己的決策和意見,這種被尊重、被信任感能夠帶給他們滿滿的自信和成就感。
3、鍛煉體驗,相信孩子
“你別摔倒了!”
“你洗不干凈!”
“你不會穿,奶奶幫你穿!”
過度保護,無形中剝奪了孩子的體驗機會。
在遇到挑戰(zhàn)時,沒有之前的嘗試,自然沒有底氣和勇氣說出那句“我可以”!
4、父母的愛,是孩子自信的源泉
孩子的自信,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
“只要你考班級前三名,我就給你買玩具”;“你要是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
我們習(xí)慣于給愛附加條件,其實孩子需要的正是「“我爸媽愛我,肯定我”這種,有父母的愛在后面支撐,任何時候都無所畏懼的安全感」。
5、感統(tǒng)能力,是孩子自信的根本
本體感是自信心和創(chuàng)造力的根。
人類身體的活動,大多是在不知不覺下進行的。孩子不用老顧及身體如何行動,手腳才能靈活、心情才不會緊張、焦慮,才有足夠的自信心去適應(yīng)新環(huán)境、應(yīng)對新挑戰(zhàn)、結(jié)識新朋友。
家長可以多陪孩子進行拍球、玩滑梯、跳繩、踢毽子、游泳、打羽毛球等運動,幫助孩子提高本體能力,增強自信心。
《明朝那些事兒》中有一句話:張牙舞爪的人,往往是脆弱的。因為真正強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會溫和,溫和就會堅定。
自信是每個孩子心中都有的調(diào)調(diào),我們要做的就是當(dāng)孩子內(nèi)心想起某個旋律的時候,我們能夠默契地哼出聲來。
自信對于孩子的成長發(fā)展很重要,讀懂孩子,正確引導(dǎo),“含羞草寶寶”也會變成向日葵,追著太陽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