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特殊兒童因為身體、心理的一些障礙或發(fā)育滯后,往往從小就要仰賴看護者不間斷的關愛,才得以健康快樂地成長。兒童康復師,就是幫助這些孩子走向健康的溫暖天使。近日,記者走進南通星辰兒童康復中心,零距離感受特殊兒童的守護者——90后兒童康復師成將文的堅守與幸福。
“先給你揉一揉,茗茗放松,來把腿伸直了,真厲害……”中午11點20分,康復中心“運動療法訓練室”里,一個模樣可愛的男孩正躺在治療墊上,旁邊的成將文正在幫他牽拉下肢,一個動作反反復復幾十次。
成將文介紹說,茗茗今年13歲,患有痙攣型腦癱,出生后7個月開始進行康復治療,2015年她開始接觸幫助其恢復訓練,茗茗從原先只能長時間地躺在墊子上、坐不起來,到現(xiàn)在能夠自主保持坐位平衡、轉動,也能夠在固定雙腳和膝關節(jié)時進行站立保持。
一天下來,成將文要為14個小朋友做康復訓練??祻椭行牡拇蟛糠謨和即嬖谥嘀貧埣?、運動障礙,伴有感覺、知覺、認知、交流和行為障礙。針對不同的孩子,她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醫(yī)教相結合的康復模式,開展運動治療、作業(yè)治療、言語訓練、構音訓練等項目,幫助孩子康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我看來,一定要把“泛化”做好,比如我們在書上教他知識或認識卡片,最終是讓他會運用。之前我把認識顏色過渡到認識紅綠燈,讓他們學會自己過馬路;教他們認識數(shù)字后,可以慢慢去認識商場里的樓層、學會按電梯,還有認識超市里的商品價格表,學會手機支付。發(fā)現(xiàn)家長看到這些變化還是挺開心的,至少就算他們離開父母也能做這些事?!?/p>
“我想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更多的孩子重返校園、重返社會?!碑厴I(yè)于南京醫(yī)科大學康復治療技術專業(yè)的成將文告訴記者,畢業(yè)前曾在一家兒童醫(yī)院實習,目睹了許多需要幫助的殘障兒童后,決定畢業(yè)后從事兒童康復方面的工作,為患兒提供科學訓練?!靶∨笥训氖澜绾芗兇猓麄兯宫F(xiàn)的喜怒哀樂也都很直接。相處熟悉以后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對你的那種依賴真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比如她特別喜歡你,她會跟你親親抱抱。久而久之,我發(fā)現(xiàn)對這份職業(yè)就是熱愛。”
為了儲備更多的知識幫助孩子們康復,成將文抽空參加了“兒童肢體殘疾康復學科帶頭人培訓班、全省康復技術(腦癱兒童)培訓、神經發(fā)育療法基礎應用課程”等學習。平日里,她與其他同事一樣寫檔案、備課、上課,同家長溝通交流。下班后伏在案頭鉆研科學管理的方法,突破康復工作中的重點難點?!爸坝袀€孩子,就給他認識數(shù)字的時候,那段時間我真的是找了所有的方法,也問過了其他的老師,還是今天認識了第二天就忘記。后來我偶然間發(fā)現(xiàn),他對計算器上面的數(shù)字感興趣,喜歡按計算器,我就把課堂改編了,通過按計算機進行數(shù)字教學,后來他1到100的數(shù)字都認識了,也能做簡單的加減法。”
作為一名康復師,給孩子做康復訓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不僅是技術活也是體力活,往往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疼。即使如此,她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當看到訓練中的孩子們有了點滴進步后,心中總會感覺欣慰。成將文說,七年的兒童康復工作經歷,讓她與孩子、家長融為一體,在康復課堂上,是孩子的好老師,生活上,是家長的好朋友?!熬捅热缬幸恍┖苄〉某晒Α⒑苄〉南矏?,家長們會第一時間和我們去分享,看到孩子的進步,家長的那種開心表現(xiàn)像小孩子一樣,那一剎那感覺自己是值得的?!?/p>
七年來,經過她治療的200多名特殊孩子回歸家庭和社會。成將文說,每天和康復中心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比陪同自家孩子的時間還長,但是看到每一個孩子一天天好起來,她心里有一種成就感。“哪怕有一個孩子能夠回歸社會,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我們都覺得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