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自閉癥譜系障礙(ASD)簡稱自閉癥,是一種以社會交往障礙、重復行為及狹窄興趣為主要臨床特征的發(fā)育障礙。目前,生物醫(yī)學界尚未提供明確的病因學結論和針對性的藥物治療手段,教育干預和康復治療是促進自閉癥兒童能力發(fā)展、改善終生生命質量的主要途徑。
星孩除了在機構或醫(yī)院進行訓練,家庭康復同樣重要。在和家長的交流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家長逐漸對家庭康復引起重視,但如何在家進行康復訓練仍欠缺相關經(jīng)驗,以致于在家庭干預中摸索的過程較長,常走彎路。
今天小希總結分享在康復中常見的幾個誤區(qū),希望能幫助家長規(guī)避這些情況,讓家庭訓練更順利、更有效。
一、指令冗長,孩子理解困難
“我們現(xiàn)在要把玩具裝到袋子里面”,許多時候干預者可能無意間就會對孩子說出過長的句子。對于能力稍弱的自閉癥孩子來說,句子越長,處理后剩下的信息反而越少,因為孩子無法過濾掉無用的信息,導致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要理解上面這句話,孩子要掌握的知識點很多,包括:主語“我們”、時間“現(xiàn)在”、名詞“玩具”和“袋子”、動詞“裝”以及方位詞“里面”。顯然,對于能力較弱的孩子來說,要掌握這些內(nèi)容是有困難的,相比于上述冗長的指令, “收”這個指令就簡潔明了許多。
在下指令時,應該做到盡可能簡短,讓孩子能清楚明白當下要做的事,不因處理不了過長的信息而出現(xiàn)走神的情況,“收”“過來”“坐下”等簡短指令對于早期的認知訓練中來說是較為合適的指令。
二、教學內(nèi)容難度與孩子能力不匹配
數(shù)字、漢字,是上小學的基礎,許多家長會把認知訓練重點放在數(shù)學和語文上,但這兩者對于孩子的能力要求較高,許多孩子在沒有建立一定認知基礎的情況下只是在機械記憶,并沒有真正掌握。數(shù)學屬于邏輯思維,在學習數(shù)學之前還需要建立空間、序列等概念。
三、教學進度太快,孩子學習吃力
提升星孩的認知能力,就像是蓋房子,基礎一定要打好,房子才能牢固。教學過程切勿操之過急,否則當學習的內(nèi)容越來越多,孩子容易出現(xiàn)混淆知識的情況。在認知訓練中常出現(xiàn)的一個錯誤是孩子尚未完全掌握前一個知識點,就教孩子新的知識點。
舉個例子,想教孩子顏色,一堂課中教了紅色、綠色、藍色,同時教三種顏色的結果可能是孩子一種顏色都沒學會,或是三種顏色學習混亂。這是因為顏色不是具體的概念,既摸不著也沒有氣味,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通常教孩子顏色時需要等孩子完全掌握后才教下一個顏色,完全掌握的標準是在日常生活中見到各式各樣的該色物品孩子均能正確指出。
四、教學內(nèi)容單一,缺乏聯(lián)系
在給孩子訓練認知時常見的另一誤區(qū)是教的內(nèi)容常是零散的,沒有聯(lián)系,如孩子可能可以認識很多名詞,也學會了動詞,但說不出句子。如何聯(lián)系起來呢?聯(lián)系知識點前,先列出孩子已掌握了的內(nèi)容,如常見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名詞?動詞則可以組成雙詞句,如孩子認識了杯子,也學會了動詞喝水,則可以將杯子和喝水聯(lián)系起來:杯子用來喝水。同樣的例子還有動物與食物,如:小貓吃魚;相關聯(lián)搭配:鉛筆和橡皮搭配使用等等。
五、強化物使用不當
合理運用強化物不僅能讓訓練更高效,還能建立干預者與孩子之間的良好關系,反之,若運用不當則容易誘發(fā)出許多行為問題。
常見的強化物使用誤區(qū)為:
1、未管理好強化物,孩子在平時可輕松獲得,導致強化物失去“強化”作用;
2、強化物給予的不及時,孩子因為想要獲得強化物而出現(xiàn)哭鬧等行為問題,結果強化物強化了問題行為;
3、強化物成了“賄賂”孩子的物品,孩子出現(xiàn)沒有強化物就不聽從指令的行為。
六、注重個訓,忽略社交問題
自閉癥兒童的核心問題是社交障礙,認知能力的提升并不代表社交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在早期干預中,不僅要提升孩子的認知,還要注重社交能力,多創(chuàng)造情境,讓孩子習得社交技能。
七、弱化問題行為的原因
因星孩認知能力和表達溝通能力較弱,所以常常伴隨發(fā)生一些行為問題,想要某物不會表達便用搶的,或是不懂如何與他人交往出現(xiàn)推人的行為等等。熟悉孩子的照顧者理解孩子的行為背后的原因,認為孩子能力較弱,是他人的原因。這是特別不可取的,不僅不利于孩子的成長,也會因為忽視真正的原因導致孩子失去學習的機會。應當正視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分析出原因并正視問題,不為孩子的行為找借口,只有及時干預才不會強化孩子的問題行為。
在與自閉癥兒童相處過程中,正確的干預能幫助改善孩子的行為與認知,錯誤的做法卻對會影響孩子的進步。上述幾個問題是小編平時與父母交流中常發(fā)生的誤區(qū),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家長進一步了解家庭康復,避免訓練中的常遇到的“陷阱”,從而使康復訓練更有效,孩子進步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