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江西省鷹潭市政協(xié)委員、市特殊需要兒童康復中心主任曹有紅,為了幫助自己雙耳重度失聰?shù)呐畠汉透嗟穆犝虾⒆犹と搿坝新暿澜纭薄?/p>
她創(chuàng)辦特殊兒童康復中心,累計收訓了來自江西、甘肅、江蘇等6個省份的200多名聽障、智障、自閉癥兒童,其中95%的聽障兒童通過康復訓練,能像健全孩子一樣接受義務教育。
16年過去,從一個孩子的媽媽變成幾百個孩子的媽媽,曹有紅收獲了滿滿的快樂和幸福,也獲得了中國好人、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國聽力語言康復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
第一聲“媽媽”的幸福
連日來,江西省鷹潭市陰雨綿綿,枯黃的樹葉伴著細細的雨珠飄落在地。
清晨6∶30,鷹潭市政協(xié)委員、市特殊需要兒童康復中心主任曹有紅像往常一樣,伴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來到學校,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每天第一件事是給孩子們帶上人工耳蝸?!边@個比一元硬幣大不了多少的黑色圓形小裝置,是幫助孩子們打破“無聲世界”的鑰匙,曹有紅,正是那個“擰動鑰匙”的人。
為了學會開口說話,康復中心的很多孩子很小就離開父母,過上了集體生活。不到8點,曹有紅和老師們會準時站在教室門口,拉著孩子們的小手一起走進教室。
這天上午,曹有紅的第一節(jié)課是浩浩的單訓課。“這位頭發(fā)花白的人要叫什么?”“奶奶”……教室內(nèi),曹有紅拿著教具引導浩浩學習人物稱呼。很難想象,如今和曹有紅順暢對話的小男孩有著聽力方面的障礙。
從2006年接收第一個聽障兒童開始,16年來,曹有紅既當媽媽又當老師,已經(jīng)幫助來自江西、甘肅、江蘇等6個省份的200多個孩子走出“無聲世界”。?
接觸聽力康復這么多年,曹有紅太明白需要用什么樣的方式讓不同程度的聽障孩子理解不同文字的發(fā)聲方式。每次有新生入校,都是由曹有紅擔任孩子們的啟蒙老師,對著孩子不斷重復一個字、一個詞,很多時候,孩子們并不能給出回應。
“讓一個聽障孩子具備基本的聽說能力,程度輕的可能要兩三年,重度聽力障礙就需要更長時間。”曹有紅笑著說:“孩子們的第一聲‘媽媽’都給了我們,有什么比這件事更讓人幸福?”
康復中心的走廊兩側(cè),掛著不少家長送來的錦旗。這些年,曹有紅辦公室里的獎狀、獎杯也越來越多:中國好人、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國聽力語言康復工作先進個人……“這些榮譽常常提醒我肩上責任的重大,但這不是我做這件事的初衷,我的動力之源始終是家長和孩子的那份情誼。”曹有紅說。
每次教師節(jié),很多學生都會把自己最滿意的書法、繪畫作品送給曹有紅,曹有紅總會細心地放在一個冊子里,珍藏在辦公室抽屜里,“不如意的時候,這些就像充電器,拿出來看看,渾身就充滿了干勁兒?!?/p>
“既然是好事,就去試試”
在女兒出生前,曹有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以后的人生會和聽障兒童有著那么深的牽連。一歲的女兒被確診為雙耳重度失聰時,曹有紅“覺得天都要塌了,特別迷茫”。
要強的曹有紅默默在心里發(fā)誓:不管吃多少苦,都要教會女兒說話,讓她和別的孩子一樣健康成長。之后,曹有紅帶著女兒踏上了艱辛的康復之路,“一邊開始系統(tǒng)學習聾兒康復知識,一邊帶著女兒到大城市的醫(yī)院,向?qū)<仪蠼??!?/p>
曹有紅一直牢記著專家的建議:“不管她懂不懂,都要用大量的語言和孩子溝通。只要孩子的眼睛沒有閉上,你的嘴巴就不能閉上?!本瓦@樣,原本寡言少語、不善言談的她在女兒面前變成了“話癆”。
那段時間,每天早上只要睜開眼睛,曹有紅的嘴幾乎就沒停過:她教女兒去辨識自然界的各種聲音,讓女兒用一只手摸著自己的喉部,另一只手摸著她的喉部,通過感受喉部的震動,鼓勵女兒發(fā)出聲音。
兩個月的時間,曹有紅的女兒學會了“啊”;一年后,女兒終于喊出了第一聲“媽”。因為這句“媽”,曹有紅感動得淚流滿面,也升騰起無限的希望??祻颓闆r越來越好,當曹有紅帶著活潑可愛的女兒踏進普通幼兒園的大門時,她和女兒的故事也在當?shù)芈犝蟽和议L群里不脛而走。?
一天,一位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磊磊出現(xiàn)在曹有紅當時工作的地方,希望曹有紅能教教患有聽力障礙的磊磊?!耙婚_始拒絕了,覺得自己也不是學這個專業(yè)的,怕耽誤孩子?!辈苡屑t說,“丈夫當時勸我,我們帶女兒康復的過程中也受過很多人的幫助,既然人家找來了,就試試,這是好事。”
“既然是好事,就去試試?!辈苡屑t說:“壓力還是蠻大的,覺得要比教自己女兒更用心,心里就一個想法,不能把孩子耽誤了?!彼衙@兒語訓知識的書籍翻了一遍又一遍,又一趟趟去北京、上海等地找專家咨詢、請教,自學并通過大學本科應用心理學專業(yè)考試。這期間,越來越多的聽障兒童家長帶著孩子慕名而來,磊磊的康復之路也初見成效,不到一年時間,已經(jīng)可以簡單交流。
2006年,信心倍增的曹有紅創(chuàng)辦了鷹潭市月湖區(qū)燦燦語訓部(后注冊為“鷹潭市特殊需要兒童康復中心”)。
康復中心創(chuàng)辦初期,沒有場地也沒有資金,公婆就騰出自己房子做教室,丈夫也拿出工資貼補,曹有紅自己則既當老師又當媽媽,要教孩子們說話,還要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辦學條件雖然艱苦,但曹有紅對于困境家庭不僅免除了全部費用,還經(jīng)常給予捐助。
就這樣,越來越多的聽障兒童和曹有紅的女兒一同成長,她把母愛分給了更多的孩子。今年,女兒剛剛從廣西藝術(shù)學院畢業(yè),言語表達早已和正常人無異,她總是撒嬌地對媽媽說:“現(xiàn)在你心里只有康復中心的那些孩子了?!彪m然嘴上這么說,但女兒心里一直有個想法——將來去康復中心接媽媽的班。
會“傳染”的善良
就像所有母親聽孩子喊第一聲含糊不清的“媽媽”時的感動,貝貝的媽媽難以抑制地淌下淚水,因為這一天讓她等了太久……
貝貝雙耳重度失聰,兩歲多來到康復中心,3歲那年,媽媽在公園指著花習慣性地問孩子:“這是什么?”以前,貝貝媽媽總是自問自答,但這次貝貝回應著“花,花”。貝貝媽媽以為自己聽錯了,直到孩子重復了三次她才確信貝貝能發(fā)聲講話了。
她又指著自己問:“我是誰?”貝貝看著她答:“媽媽?!必愗悑寢尲拥負芡ú苡屑t的電話,謝謝她教會女兒說話……如今,貝貝已經(jīng)像正常孩子一樣上了初中。
像貝貝這樣的故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xiàn)在曹有紅的生活中,“不知道怎么形容這種幸福?!币驗檫@樣的幸福,那成千上萬遍沒有回應的教學過程也不再顯得枯燥,“因為心里有奔頭,所有辛苦和艱辛都被洗刷得一干二凈。”?
這些年,曹有紅用愛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關(guān)于聽障兒童的“奇跡”,也用愛感染著更多的老師??祻椭行牡氖杖氩桓撸ぷ饕残量?,但很多年輕人因為曹有紅的故事慕名前來應聘。
現(xiàn)在,康復中心有30余個學生,10余名教師,不少教師就是曾經(jīng)的學生家長,自己的孩子去普通學校上學后,他們選擇留在康復中心。顧淑梅就是其中一位,已經(jīng)在康復中心工作10余年了。
“善良真的會‘傳染’。曹老師給了我的孩子一個有聲的世界,我也想像她一樣,讓更多聽障孩子看見‘陽光’?!?/p>
顧淑梅今年已經(jīng)52歲,但她一點也不想退休?!耙婚_始曹老師就和我說,如果是為了賺錢,這份工作就不適合我?!鳖櫴缑酚洃浝?,有太多孩子從入學時聽不到聲音、不能開口說話,到畢業(yè)后什么都會,“這份感動和收獲,不是錢能買得到的?!?/p>
作為鷹潭市政協(xié)委員,曹有紅還積極撰寫提案,履行委員職責,“希望通過政協(xié)這個平臺,讓全社會更加關(guān)心、關(guān)注、關(guān)愛聽障兒童。”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孩子傳來考入理想高校的好消息,“這是母親最高興也最幸福的時刻,而我能高興這么多次。”曹有紅堅定地說:“只要家長們信任,我愿意做更多孩子的‘媽媽’,帶著他們叩響‘無聲世界’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