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一、構音與構音異常:
1.構音:為產生語音的過程,構音為自胸腔呼出之氣流,經過聲帶的振動,再經唇、舌、顎、咽等構音器官進行摩擦或阻斷等動作,以發(fā)出語音的過程。
2.構音異常:即這些構音器官在構音過程中,構音的方法、位置、速度、強度不正確,或是氣流方向錯誤,甚或是整個動作不協(xié)調,以致語音發(fā)生的省略或不準確現象。
二、構音異常的原因:
1.功能性構音異常:構音器官是完整無任何缺陷,可是發(fā)音起來確有缺陷,查不出病因的障礙。
2.構音器官因素:如口腔大小形狀、舌系帶長短、齒列、咬合不正等。
3.動作協(xié)調因素:患有腦傷的動作協(xié)調困難的病人,也顯示有構音錯誤,因此動作協(xié)調能力也必須加以評量。
4.感覺異常: 感覺或聽知覺損傷會破壞語音之規(guī)則與學習。
5.發(fā)展因素: 智能、環(huán)境、性格特征、情緒問題等。
三、構音異常的類型:
1.替代音:以另一語音代替標準語音。
例:「公公」說成「咚咚」。
2.扭曲音:語音歪曲改變,聽起來不同于標準音者。
例:「肥人」說成「輝鈴」。
3.省略音:該發(fā)的聲符或是韻符被省略掉。
例:「哥哥」說成「珂珂」。
4.贅加音:正確的語音內加入不該加的音。
例:「吃飯」說成「吃(復)飯」。
5.聲調錯誤:漢語的四聲運用錯誤。
例:「天使」說成「甜使」。
6.整體性的語音不清:唇顎裂、聽障、腦性麻痹等類型的兒童發(fā)出的語音不清晰,但無確定的構音錯誤類型。
四、介入流程:
1.朋友、老師、同學、家人覺得個案語音不清,或是常出現溝通不良等現象。
2.個案實際年齡大于3歲半:超過三歲半的兒童語音察覺能力與口腔協(xié)調動作較適合治療。
3.有語言治療師的醫(yī)療院所就診。
4.語言治療師評估。
5.臨床治療或衛(wèi)教家長回家自我訓練。
五、治療原則:
1.治療需視不同個案擬定適當的治療方法。
2.計劃必須有彈性,隨個案的情況適時調整修正。
3.治療過程應由簡單、易理解、易達成的開始,然后再進到較復雜、較難的部分。
4.利用各種適當的感官刺激來輔助患者了解如何改正構音。
5.利用個案有興趣以及其生活中較常遇到的事物為題材,以增進治療效果。
6.治療內容要活潑而生動,適于患者年齡、性別、教育水平、能力,以增加其學習動機。
7.給予適當、適時的增強。
8.請個案周遭親朋好友與患者合作,家庭與醫(yī)療單位雙管齊下,才能使治療迅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