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孤獨癥
又稱自閉癥,1943年由美國兒童精神病醫(yī)生利·凱納命名。我國衛(wèi)生部定義孤獨癥是一類起病于3歲以前,以社會交往障礙、溝通障礙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復性行為為主要特征的心理發(fā)育障礙,是廣泛性發(fā)育障礙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在我國目前歸于精神殘疾。
案例
孩子的日?;顒佣鄶禐椴煌5耐娑妒郑嫘D的汽車輪子或者看電風扇,叫他時沒有反應,對父母或代養(yǎng)的人沒有依賴等。
語言發(fā)展遲緩和異常
學者研究認為,半數以上的孤獨癥兒童最終會使用有效的語言,但是語言發(fā)育遲緩、重復性語言過多、語言的聲調、重音、速度、節(jié)律、音調等方面異常。主要有以下溝通困難:
缺乏口語能力或語言缺乏功能性
誤用人稱代詞
從一個話題向另一個話題轉變時,很難改變自己的注意焦點
同兩個以上的人交流時,很難保持同一個交流話題
因反復行為而影響交流
與交談者很難保持視線接觸
社會交往障礙
孤獨癥兒童的社會交往方面主要存在下列問題:
不能進行正常的社會交往(不看人、不理人、對人缺少反應、不怕陌生人、不容易和親人建立親情關系等)
不能建立伙伴關系(不會像正常發(fā)展兒童一樣玩耍,缺乏模仿學習、無法與小朋友一起玩)
依戀關系缺乏(父母或熟悉的人離開或者回來時沒有任何反應)
情感和社會互動方面困難(不理解他人的面部表情即不會察言觀色)
興趣和行為異常
大多數孤獨癥兒童興趣和行為異常,主要表現為:
興趣異常狹窄
孤獨癥兒童往往不愿與其他兒童玩,對玩具也不想一般兒童那樣表現出強烈的興趣。他們的興趣不僅狹窄,而且異常。
重復性行為
這是一種不適當行為,它包括了強迫性觀念、痙攣和持續(xù)癥。強迫性觀念是持續(xù)并會導致焦慮不安的某種想法、沖動或反復性想象痙攣則是在一中沒有預告的情況下反復發(fā)生的不隨意運動。持續(xù)癥是在一個不適當的范圍里反復進行的言語或行為。
自傷行為
如重復的自虐身體,咬、抓、或戳自己、撞頭等。
攻擊性行為
這種行為的指向是攻擊他人,在任何場合都可能造成麻煩
自我刺激行為
是一種重復性、刻板性的行為,這些行為似乎是沒有目的,只提供感官刺激,如旋轉物體、拍打聯(lián)系啊、白手、凝視等。
同一性行為
表現過多的習慣行為,極度討厭改變。具有特殊固定的衣食住行習慣,玩法單調缺乏變化,如果稍有變化,就不能接受而抗拒哭鬧。
日常生活能力
孤獨癥兒童缺乏照顧個人基本需求的能力,如穿衣、吃飯、如廁等行為能力缺乏。
感知覺障礙
許多孤獨癥兒童有明顯的感知覺障礙,有些對感覺刺激如光、噪音、觸覺或痛覺等反應過度遲鈍,有些則反應過度敏感,或無法過濾整合有效信息,并作出適當的反應。
運動障礙
孤獨癥兒童也存在運動型障礙。這些運動型障礙包括體態(tài)的異常,臉部、頭、身體、四肢的運動異常,眼睛的運動異常,重復性的手勢和動作以笨拙的走路姿態(tài)等。
智力缺陷
孤獨癥發(fā)生在超長到智障的各種智力水平的兒童身上。而且大多數孤獨癥兒童都伴隨著智障。大約20%的孤獨癥兒童有正常智力,30%的孤獨癥兒童有輕度至中度智力障礙,42%的孤獨癥兒童有中度和極重度智力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