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是否有注意到,“自閉癥”這個群體的稱呼似乎特別多,比如還有“孤獨癥”、“星星的孩子”、“譜系孩 子”、“心智障礙者”……
眾多的稱呼反映了這個群體的復雜性,而每個人的使用習慣,更是體現(xiàn)出了每個人不同的立場、思維與價值判斷。
但很多時候也會讓人產生煩惱,在“大米和小米”后臺就經(jīng)常會有讀者留言,因為“自閉癥”或者“孤獨癥”這樣的稱呼被人誤解,要是能改名就好了!為什么我們會這么在意一個小小的稱呼?是不是在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中,擔心這些稱呼會讓人望文生義,進而心中有了成見?最近熱播的國漫《哪吒》中有這么一句臺詞:“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憑你怎樣努力都無法搬動?!?/span>前不久,“大米和小米”發(fā)起一次話題討論,就“哪個稱呼最適合我們的孩子”,征集家長和專家們的意見,我們也從近百份的反饋中篩選了部分出來——我更傾向于“孤獨癥”這種稱呼,因為他們孤獨又不孤獨。如果和普通人說起“自閉癥”,他們的印象可能大多來源于電影,認為自閉癥就是不愿和人交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普通人很可能因為自閉癥這個詞,對孩子形成固定的印象,無法再去理解社會性好、高功能的孩子是什么樣子。還有“心智障礙者”,我覺得不夠貼切;“星星的孩子”真是過于美化,常人不知道他們有多“恐怖”的一面;“譜系”也不利于普通人理解。基于以上幾點,我更傾向于“孤獨癥”的說法,貼切實際好理解。我覺得“自閉癥”這個稱呼最簡單直白,通過一些影視劇的宣傳,人們對自閉癥有了更多的了解。相比之下,“星星的孩子”更像形容詞,好聽是好聽,但好聽并不實用,讓人覺得這是個浪漫的名字,覺得自閉癥會容易誕生天才,事實并非如此,自閉癥群體中的天才畢竟只是少數(shù)。而“心智障礙者”、“譜系孩子”則更多用于圈內家長之間,或者懂自閉癥的人群,例如專家醫(yī)生,自閉癥從業(yè)者,普通人聽到這兩個名字容易聽不懂。聽到以上,”星星的孩子”這個稱呼表示很無奈:不僅飽含善意,還這么文藝,為什么就是沒人喜歡呢?雖然很多人不喜歡,甚至討厭這個稱呼,但它依然有支持者,有一位肖女士就留言力挺:
“我更喜歡‘星星的孩子’這種稱呼,每個孩子都是上天派到人間的天使,不管在他們有什么缺陷,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近幾年,有一股風潮在網(wǎng)絡上流行,有些家長朋友依據(jù)自家孩子的特點:社交障礙,想到了把自己的孩子叫作“社交障礙綜合癥”。
且不論這種叫法在科學上是否嚴謹,但通過這次話題征集,我們發(fā)現(xiàn)“社交障礙綜合癥”的使用者著實不少。
“自閉癥”、“孤獨癥”這些名字很容易讓人望文生義、先入為主、片面理解。“心智障礙者”不符合客觀情況,很多孩子心智很全(就像我家的),“譜系”太過于專業(yè)不便理解。星星的孩子,只是一種昵稱,對外也不好理解且也不完全符合客觀,什么精神殘疾更不符合客觀事實,特別容易讓人誤解!
我覺得我們的孩子只是不愛社交而已(說話也是社交),其他跟普通孩子沒什么區(qū)別,因此叫“社交障礙綜合癥”可能更貼切,容易跟別人介紹解釋(當孩子跟別人發(fā)生沖突時,人家不會聽你嘰里呱啦解釋那么多,都是顧名思義),不會很快被人誤解。跟同事聊天,他都經(jīng)常說,再這樣下去,我都快得自閉癥了。我說:“你那個最多是抑郁狀態(tài),跟自閉癥沒關系?!?/span>比如,面對一些話嘮的自閉癥孩子,普通人很難把他和自閉癥三個字聯(lián)系起來,我甚至還聽到有人說:這么能說,能跑,能笑,哪里自閉了?你真有毛病。面對這樣的質問,我只能呵呵了,所以我覺得不如叫他們“社交障礙綜合癥”,這也許符合大多數(shù)自閉癥患者吧。為什么要叫“譜系”呢?“譜系”是從英文spectrum翻譯過來的,是光譜的意思,光譜全稱光學頻譜,是復色光通過色散系統(tǒng)進行分光后,依照光的波長(或頻率)的大小順次排列形成的圖案。
那么“譜系”在這里的意思是指按順序排列形成的“范圍”,指不同的自閉癥患兒的表現(xiàn)由輕到重呈連續(xù)分布,而不是單一的表現(xiàn)。
自閉癥患兒無論是社會交往障礙、交流能力異常、興趣狹隘和刻板行為、智力受損等特征上都是輕重不一的,即呈現(xiàn)為從輕到重、從低到高的連續(xù)譜系分布。
盡管這個稱呼不那么常見,但是有很多人喜歡用。
我覺得“譜系”貼切點,“自閉”帶有貶義,“孤獨”也消極,“星星”不那么真實,“心智障礙”也顯病態(tài)?!白V系”只是代表另外一種狀態(tài)而已。我喜歡“譜系孩子”這個比較中性的稱呼,看不出什么個人情感色彩。最討厭“星星的孩子”,好像家長的努力不值一提,這就不是個病,輕飄飄沒點份量。我被老師多次批評,說這病就是大人沒有教育好,或者說家長間相處有問題,對孩子產生了影響,哎,每次聽到都覺得冤枉。我更傾向“心智障礙者”,這樣更有利于理解。就像長大不懂事,被說心智不夠成熟。我孩子運動有問題,別人問起我時,我剛開始不知道怎么回答,后面我解釋說運動障礙,周圍的人才慢慢理解了。
有這么一類人,他們對這些種稱呼并沒有太多執(zhí)念,也不在意別人怎么稱呼自己的孩子,因為在他們心中,自己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無論怎么樣,這一點都不會改變。
其實,怎么稱呼孩子,叫什么,別人怎么看,怎么叫,我不在乎。只要我孩子開心,外出不受別人眼光鄙視,一視同仁,我認為都是美好的。別人怎么叫,我們阻止不了,如果他們了解這樣的孩子,就不會有不一樣的眼光。所以更重要的是讓大家去認識我們孩子。很多人熟知鄒小兵教授醫(yī)術精湛,其實除此之外,他還一直熱心科普、并把自己稱為自閉癥廣泛科普的倡導者。“自閉癥”、“孤獨癥”、“廣泛性發(fā)育障礙”、“阿斯伯格綜合征”、“蘇克哈列娃綜合征”、“社交溝通障礙”、“與眾不同綜合征”、“愛因斯坦綜合征”、“遲語綜合征”、“特殊需要綜合征”、“譜系障礙”……到底哪個稱呼最合適我們的孩子?他表示自己更傾向用“自閉癥”,而非“孤獨癥”,“星星孩子”也過于美化,不符合實際。但任何一個群體,對于自身的命名,不同的人都會有不同的觀點。比如“自閉癥”,當看到自閉癥里的個“癥”字,可能有些家長就會認為不妥當。
又比如,在英國一般稱自閉癥為“自閉譜系狀態(tài)”。可又有些自閉癥自倡導人士又不喜歡了,“我們不自閉!也不孤獨!”“星星的孩子”是在各類命名中稍帶浪漫,也不帶歧視的詞,多數(shù)人可能喜歡,少數(shù)人可能不喜歡。那到底什么是最合適的?其實對于一個特別群體,我們并沒有必要過分追求一個統(tǒng)一的說法,只要能夠讓人明白,不影響交流就好。是呀,任何一個群體,對于自身的命名,不同的人都會有不同的觀點。什么才是最合適的呢?有一位家長的留言也很有意思——“接受以上所有的稱呼?!蚤]癥’、‘孤獨癥’是醫(yī)學的診斷;‘譜系孩子’是科學的分類;‘心智障礙者’是富有同情的稱謂;‘星星的孩子’是最理想化的形容……面對不同的人,我會用不同的稱呼來解釋兒子的特殊情況。比如,面對有專業(yè)背景的醫(yī)護人員我會告訴他:‘我兒子是自閉癥(孤獨癥)’;和同樣的家長聊天時我會說:‘我兒子也是譜系孩子’;參加活動和志愿者(義工)溝通時,我會說:‘我兒子是一名心智障礙者’;給妹妹解釋哥哥的特殊行為時我會說:‘哥哥是星星的孩子,所以他和你有一些不太一樣’……更多時候我心里想的是,不管是自閉癥還在孤獨癥,不管是心智障礙還是譜系孩子,兒子就是兒子,是這世上獨一無二我的兒子! 永遠愛你,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