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前庭體系正好位于身體倒三角形架構的上方,也就是頭重腳輕的頭部,是平衡感上面最不平衡的地方,所以前庭體系必須和平衡體系保持密切的協(xié)調,人類才能理解視聽訊息和身體間的正確關系,進而作出應有的行動,這便是所謂的前庭平衡。處理前庭平衡的整個感覺系統(tǒng),則稱為前庭覺。包括視聽嗅味等感覺,頭部和頸部的所有活動,以及這些訊息和大腦功能區(qū)腦細胞的互動,都屬于前庭覺。
前庭器官位于內耳,前庭器官是指內耳迷路中除耳蝸外,還有三個半規(guī)管、橢圓囊和球囊,這三者合稱為前庭器官,是人體對自身運動狀態(tài)和頭在空間位置的感受器。前庭神經(jīng)系統(tǒng)是強有力的整合中心,影響其他的感覺神經(jīng)的功效。
1 、影響視覺空間方位感
前庭神經(jīng)系統(tǒng)像指南針一樣,讓我們更好的辨認,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孩子會認路回家,能夠在學校找到教室,會在一排柜子中找到自己的柜子,都是依靠視覺空間知覺。
2 、影響聽覺和語言發(fā)展
前庭神經(jīng)系統(tǒng)可以促進聽覺信息的處理,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聽覺神經(jīng)更成熟,更加有效地處理信息,增進語言使用的頻率。
3、影響動作發(fā)展
前庭神經(jīng)系統(tǒng)影響肌肉張力,對全身大小肌肉的發(fā)展有直接的關系。比如,能更好的協(xié)調身體做騎單車,溜冰等的活動。
4 、影響孩子的情緒
一個幼兒的自尊心,自信心,都和他的游戲,體能,活動時的成功滿意度有關。若是幼兒未發(fā)展出成熟的前庭神經(jīng)系統(tǒng),則這類的游戲會充滿不安,害怕跌倒,時常表現(xiàn)出不安全感,和退縮的現(xiàn)象。
接下來一起看看前庭覺失調的表現(xiàn)
前庭覺失調的主要表現(xiàn):
1.可表現(xiàn)為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給家長添麻煩;
2、看是聰明卻膽小不敢表現(xiàn)學習中常有困難甚至不愿識字、不會計算;
3、閱讀時跳字跳行、添字漏字、顛倒順序;
4、寫字無法在框內、筆畫經(jīng)常顛倒;
5、毫無原因的懼怕某些學科、心里障礙多;
6、發(fā)音不佳、語言發(fā)展緩慢、經(jīng)常的自言自語、無法與人溝通;7、不喜歡和別人講話或對別人的講話聽而不聞、丟三落四、記憶力差、經(jīng)常忘記老師說的和布置的作業(yè);
8、粘人、愛哭、性情孤僻、固執(zhí)、脾氣暴躁;
9、怕人碰觸身體、調適片式;
10、愛咬手指、指甲或無法戒除奶嘴、玩弄生殖器;
11、笨手笨腳、容易跌倒或碰撞、方向和距離感差、站無站像坐無座像;
12、自理能力差、喜歡爬高缺不敢走平衡木、愛玩旋轉游戲長久缺不會暈厥;
13、容易受挫、缺乏自信。
游戲方法與家庭訓練:
1、充分爬行。
爬行,不僅僅是孩子在學會走路之前的爬行,很多孩子在爬行的關鍵期錯過爬行,也可以在后期給予彌補練習。要訓練寶寶的爬行,孩子在出生后的28天就具有了爬行反射,這時候要寶寶每天俯臥幾秒鐘,先鍛煉孩子的頸部肌肉,讓孩子的頭慢慢抬起,用手抵住他的雙腳,寶寶可以趁勢的向前爬。在孩子七八個月齡會爬行時候要讓孩子充分爬行三個月以上,盡量不要使用學步車,準備一個足夠大的活動區(qū)域。爬行不足的孩子走路容易摔跤,磕磕碰碰。
2、平衡游戲。嬰兒期家長要多搖抱孩子,也可以多坐搖籃,強化孩子對自身重力感刺激的輸入。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多玩一些蕩秋千,走平衡木等游戲。
3、搖擺毛巾游戲。用毛巾將孩子包在其中,由父母各拉一頭,或左右或上下?lián)u動,也可以讓孩子在擺動過程中拿球目標投球。
4、趴地推球游戲。孩子平趴在地上面對墻一臂距離,讓孩子挺胸抬頭,手臂抬起,眼睛看著球,對墻進行推球。
5、飛機游戲。由家長仰面平躺,向上伸出胳膊,雙手頂住孩子的前肩,并彎曲雙腿用腳拖住孩子腹部,孩子則頸部抬高,雙臂張開,雙腿并攏伸平,做成飛機模樣。這時,可做前后左右的搖動。或者找個平坦的干凈地方,讓孩子趴在上面,手臂張開或放置于屁股上,胸頭抬起,堅持一分鐘左右。
建議:嬰幼兒時期的孩子最好使用搖籃或者經(jīng)常搖抱小孩,使孩子前庭覺得到鍛煉。大點的孩子,可以多玩一些如電動木馬,坐電動玩具,滑板,蕩秋天,跳彈簧墊等活動。這些對于孩子是很有幫助的,如果前庭覺敏感的孩子出現(xiàn)了如惡心,嘔吐等反應,家長應該給與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并且鼓勵孩子堅持從事這些活動。只要適度加強保護,并且循序漸進,孩子就會逐漸的適應和改善。
當然,最終感覺統(tǒng)合應該成為一種觀念,滲透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當中,可以說,感覺統(tǒng)合訓練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訓練的最終目的也就是讓人們更好的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而不是離開現(xiàn)實的生活情境去空想能力的提高。
感覺統(tǒng)合的學習是學習一切的基礎!
感覺統(tǒng)合失調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消失,需要給與必要的矯正。感統(tǒng)失調通俗的說法是:兒童大腦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出現(xiàn)很輕的障礙,藥理是無效的,必須通過合理的訓練才能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