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合式教學(Discrete Trial Teaching)也叫分解式教學,是ABA中的一個核心的操作技術。DTT將教學目標分解成簡單易學習的單一課程,來教授孩子技能。
談到DTT,往往能聽到兩種聲音。
有的家長非常認可DTT,“孩子在日常松散的環(huán)境中總學不會任何技能,可是單獨學習一項技能,卻能非??斓恼莆铡!?/section>有的家長則認為DTT死板,不靈活?!巴粋€指令,給孩子一遍又一遍的訓練,答對了給獎勵,答錯了就批評,這不就是把孩子訓練成機器人了嗎!”其實,如果是非常有經(jīng)驗的老師,會更靈活地使用DTT,讓自閉癥小朋友也可以更容易地學會很多技能,在后期也可以泛化到日常生活場景中。今天,我們邀請到了恩啟IDEA教研中心的莉莉老師,她將結合多年教學經(jīng)驗,為大家?guī)硪黄_靈活使用DTT教學方法的干貨內(nèi)容。口述 | 恩啟教學部
正確操作DTT教學方法,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家長學習這個方法的時候,一定要正確使用,這樣才能對孩子有所幫助。
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一名心理學教授lovass開始嘗試對自閉癥兒童進行密集的ABA訓練,并從中凝練出一套教學方式,那就是DTT(discrete trial teaching)。DTT又被稱為回合式操作教學法、分解式嘗試教學法,它作為ABA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達到很多其他教學方式所無法企及的“高密度、零錯誤教學”。具體指通過強化、消退、懲罰、刺激控區(qū)、區(qū)分和泛化等行為治療技術,增加自閉癥孩子期望行為的出現(xiàn),減少問題行為的產(chǎn)生。在lovass提出DTT之前,人們普遍覺得患有自閉癥的兒童沒有學習能力。DTT的使用卻證明了如果用特殊方法教授,自閉癥兒童是可以學習的。DTT涵蓋的教學范疇非常廣闊,家長需要在結構化的環(huán)境中,對自閉癥孩子進行一對一強化訓練,并且大多數(shù)的技能都可以進行訓練,包括認知技能、溝通技能、游戲技能、社交技能和自理技能等。
五個要素:
指令/區(qū)辨刺激(SD);
2.輔助/提示(P);
3.目標行為/個體反應,包括正確反應、錯誤反應、無反應(R);
4.增強(SR);
5.停頓/教學間距(ITI)。
通俗地講,其實就是三個環(huán)節(jié):1.給孩子發(fā)出指令或要求;2.促使孩子對指令或要求做出回答或反應;3.得到期望結果。學習完概念知識后,接著來學習具體如何操作這套幾乎萬能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家長和孩子可以在桌面或其他結構化的環(huán)境中展開。準備好教學需要用到的道具后,家長對孩子下達指令,例如對孩子說“給我杯子”,之后察看孩子的反應,如果孩子可以準確的完成動作,也就是可以把杯子遞給家長,那么就得到了我們期望的結果。如果家長下達指令后,孩子沒有反應或者反應錯誤,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及時的給予提示或輔助,可以指一下杯子或者拿著孩子的手把杯子遞到自己的手里,幫助孩子做出正確的反應,同樣也就出現(xiàn)了我們期望的結果。這就表示第一次的嘗試完成。家長還需要及時的給予小朋友強化,保證下一回合的嘗試可以更容易的進行。第一回合教學完成后,家長需要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對小朋友進行多次嘗試,直到小朋友可以熟練的掌握這一項技能。在多次嘗試之間,家長還需要把控好教學間距,并且做好教學記錄。學習完教學方法后,再來了解一下在教學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幾點事項。1.需要將一種技能分解成多個較小的單元。例如,我們要教會孩子擦桌子的技能,我們需要將擦桌子這一件事分解成多個小單元,包括教小朋友認識什么是桌子,什么是抹布,以及擦桌子需要做出怎樣的動作。2.一次只教一個小技能,直到孩子掌握為止。如果孩子還不認識桌子和抹布,那么他當然不可能做出擦桌子的動作。如果我們同時教孩子認識桌子和抹布以及如何擦桌子,小朋友很可能因為太難而學不會。所以,我們要一次教一個小技能,當孩子認識了桌子和抹布后,再教他做出擦桌子的動作也就更容易了。3.集中一段時間,反復練習學習一個小技能。在短時間之內(nèi),快速反復地進行高結構教學,達成建立行為、塑造行為和提高學習成效的目的。4.在訓練中要進行提示,并在必要時逐漸減少提示。輔助是為了避免孩子在練習中出現(xiàn)錯誤反應,增加目標行為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一旦孩子出現(xiàn)錯誤反應,卻沒有及時矯正,非常不利于塑造目標行為。當練習次數(shù)逐漸增多時,我們給予孩子的輔助也要逐漸減少,最終達到孩子可以獨立完成教學目標。5.使用強化方法。當孩子完成一個回合的教學目標后,我們要記得使用強化物,從而使下一次嘗試的時候“目標行為”可以更容易出現(xiàn)。在很多家長印象中,DTT看起來非常死板、機械,也會把孩子訓練成不懂感情的機器人。其實,之所以造成了這些誤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家并不了解DTT,或者在教學中錯誤的使用了DTT。其實我們?nèi)粘V兴械男袨?,都符合DTT的一個單元。在初期,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幫助小朋友明確練習內(nèi)容,提供更多的練習機會。正如家長所誤會的,教小朋友學習一項技能,小朋友做出正確反應后,給他一些強化物。聽起來是很刻板,但重點是為什么我們要這樣刻板的去做事?因為,自閉癥小朋友的特征決定了他沒有辦法在寬松的、較少限制的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如果學習密度太少,小朋友沒有辦法學會這些知識或技能。所以,我們才會創(chuàng)造密集的教學環(huán)境,讓小朋友在短時間內(nèi)得到大量的練習,最終學到對應的技能。當小朋友大量練習了這個技能以后,我們要幫他在更為自然和寬松環(huán)境里進行泛化。所以,我們在設定教學目標時,都要考慮這個目標是否能在自然生活中得到強化。比如,我們通過多次嘗試,教小朋友認識了杯子后,當有一天,小朋友的杯子放在了夠不到的地方,他可以求助旁邊的人,通過指一下杯子或者說一句杯子,旁邊的人可以幫助孩子把杯子拿下來,這樣也就達到了我們的教學目的。不同的是,在課堂上,小朋友的強化可能來自于一塊吃的或者一個玩具,但在生活中,沒有其他的強化物,但是小朋友拿到杯子后仍然滿足了需求。也就是說,DTT最后會從一個刻板的桌面教學回歸到生活。另外,如果按照正常的邏輯來考慮,我們拿到杯子后,需要對幫助我們的人說一聲“謝謝”,這就需要下一個回合可以自然的展開。
所以,所以我們還會在教學當中不斷地搭配社會性的贊美,例如學習命名的時候,我問小朋友這是什么,當他可以準確回答的時候,我還會同時對小朋友說“你說對了,這是杯子,真棒!”盡管,小朋友得到的強化是一些其他的獎勵,但是我把我的贊美搭配在里面,長此以往,小朋友就會知道當我說到你說對了的時候,代表著會有一件好的事情發(fā)生。那么,在給小朋友強化的時候,把我們的語言搭進去,把社會性的贊美搭進去。因為我們期待有一天,小朋友所有的強化都是來自于社會性的,其他人給的,而不是依靠于食物或者一個玩具來維持他的行為。當小朋友學習了很多技能后,我們還會有目的在一些自然場景中讓他練習,這也就涉及到了另一種教學方式,就是NET自然情景教學。
舉個例子,有一位小朋友很喜歡踢足球,但他很難在踢足球的活動中直接學習到一些細微的知識點,所以,我們就可以運用DTT教學方法讓他認識例如足球、草坪、球門等物品,和一些動詞,例如踢、拿、撲等。我們可以帶著小朋友進行“設計”好的踢足球活動,例如把足球拿過來、去草坪踢足球、把球踢到球門里等。同時,我們還可以教他一些踢球的規(guī)則,如球要踢到球門里,踢到外面或者上面、撞到門柱等都不能得分。在踢球時,也可以根據(jù)小朋友能力增加其他的技能,例如計算比分等。所以,要把學習到的技能融入自然場景中,是需要做好教學設計的。我們可以結合小朋友的DTT教學進行NET的教學情景設計,將小朋友學習的這些技能,去設計相應的場景,用NET幫小朋友泛化、維持,體會學習到的東西在實際生活中去怎么運用。DTT的教學方式在生活中處處都有應用,但很多教學者將它作為訓練方法卻經(jīng)常犯一些錯誤。一旦在教學中出現(xiàn)錯誤的示范,那么教學結果很可能適得其反噢。首先是下達指令時需要注意的事項,我們首先要保證下達的指令小朋友有能力做到,還需要保證小朋友有足夠的先備技能,家長在發(fā)指令時要確保孩子的注意力還在,發(fā)出的指令一定要適時、及時、準確、簡要、有必要性。
教學者在給予輔助時,容易出錯的地方包括輔助不及時,加入很多無意識的輔助,過多的口語輔助,沒有合理的撤銷輔助等。我們在教學中,下達指令后,通常會看著小朋友,我的視線不會跟著他的動作移動,因為很有可能我只是無意識的掃了一眼,小朋友就可以準確的觀察到,這個時候他就會依賴我的輔助。另外,任何輔助都是需要撤掉的,那么什么時候撤銷就成了教學成敗的重中之重。我們需要根據(jù)孩子對技能的掌握程度,靈活的調(diào)節(jié)輔助方式。比如,最開始的時候,我們會“手把手”的教學。當孩子熟練之后,撤銷為“部分肢體輔助”,比如只碰觸孩子的手腕、胳膊肘等部位,之后再降低為“示意、動作(模仿)”等低侵入性的輔助,直至最后輔助的完全撤銷。在強化時要注意的問題包括強化的及時性,小朋友對家長給予的物品或活動是否喜歡,強化時使用的語氣,強化的多樣性,以及家長是否方便對強化物進行管理,以保證強化效力等。強化物的撤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教學點。強化的目的就是讓小朋友能夠繼續(xù)進行下去的方法,但是我們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帶著強化物。所以,我們在初期教學時,可能使用的是1:1的強化,當小朋友可以維持一個行為的時候,我們就要去變動的強化,也就是間歇性的強化。以此來保證小朋友在沒有強化物的時候,也可以出現(xiàn)預期的目標行為。當某項技能成為習慣后,我們也就完成了最終目標。例如,小朋友進教室后需要脫下書包,一開始我們會給他強化,當小朋友掌握這個技能后,就可以達到一進教室就自然的摘下書包,不再需要額外的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