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學畫圖形訓練
當孤獨癥幼兒學會了畫點、線、圓和弧形以后,即有了一定的繪畫基礎后,要不失時機地教會他們學畫圖形。一開始所畫圖形不要太難,要盡量簡單,如畫太陽、月亮、餅干、牙刷、茶杯、鋼筆、小刀等。以后根據(jù)孤獨癥幼兒所畫情況適當加大圖形的難度,如教畫小動物、人、房子、桌子、凳子等。
在教幼兒學畫圖形時要盡可能地畫一些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到的或用到的物體。如水果中的蘋果、桃、梨、香蕉、西瓜等;蔬菜中的西紅柿、黃瓜、茄子、辣椒、南瓜等;家具中的桌子、凳子、椅子、床等;動物中的狗、貓、雞、鴨、鵝等;衣服中的褂子、褲子、鞋子、帽子、襪子、圍巾等;炊具中的盆子、碗、勺子、湯匙、筷子、鍋、刀等及其他的一些諸如茶杯、茶壺、茶碗、茶盤等等。這樣,智力障礙兒童在畫時就容易與其已有的心理表象產(chǎn)生共鳴,所以他們容易去想,樂意去做,并且畫起來也形象逼真。同時,這也更進一步強加他們對生活的理解,培養(yǎng)對生活的熱愛。
漢字的筆畫復雜,其空間配置和結構也很不一致,因此,漢字筆畫和結構的不同就為鍛煉智力障礙兒童手指的技巧提供了不同的內容。每個漢字都是由一定的橫、豎、點、撇、捺組成,正如前所述,寫“一”畫“1”這本身就是訓練手指技巧的很重要內容。同時,由于漢字結構、搭配的不同,要求幼兒地寫字時運用手指技巧的能力不同,漢字結構復雜的,要求控制手指的精確性更高。
在教孤獨癥患者寫漢字時,最初可讓他們去描紅,但描紅的模子一開始不可太小,應從大到小、循序漸進。漢字的難易程度、筆劃多少也要視幼兒完成的情況而定,也應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的規(guī)律。當他們有了一定的寫字基礎、經(jīng)驗后,進一步指導幼兒把字寫到方格即田字格中去。開始教師可自行設計田字格,其規(guī)格也是由大到小,最后達到田字格本中的標準。
教師所教漢字最好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到的簡單物體的名稱,如“米”、“瓜”等并配之以適當?shù)奈矬w的圖片或實物,充分給以“標記”。另外還可學寫100以內的阿拉伯數(shù)字和大寫“一、二、三、四、……十”以及自己的名字等。對于一些較難寫的漢字可采取分步教學法進行。
剪紙訓練
教智力障礙兒童用剪刀剪紙也是訓練手的技巧、功能的很好方法。使用剪刀重點是拇指和食指的用力配合,而拇指、食指在整個手指抓、握、拿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使用剪刀的意義重大。同時,使用剪刀剪紙也是很好的視、動協(xié)調的過程,它需要眼與手指動作密切配合,才能剪出所需要的樣子來。
在訓練孤獨癥兒童剪紙前,最好先拿一些用塑料做成的玩具剪刀做合、開練習,即先學會使用剪刀的姿式和手指用力的大小等。在此基礎上,用禿頭(圓頭)、刃較厚但能剪紙的剪刀來剪。為安全起見,切不可用過于尖利的剪刀。具體的剪紙方法如下:
(1)拿一厚薄適中的紙讓幼兒用剪刀隨心所欲,無拘無束地去剪,只要能把紙剪開或剪下來就行。
(2)在紙上畫一橫線或斜線,讓幼兒沿線把紙剪開。這種剪法難度較前加大,幼兒的手指不太聽使,剪時往往偏離畫線。對此教師或父母不要指責他們,要耐心地教并鼓勵他大膽去剪。
(3)老師或父母在紙上畫一弧形或圓形,讓幼兒沿線剪開。剛開始時,弧形或圓形不要太小,以后慢慢由大變小,循序漸進。
(4)在紙上畫一些簡單的圖形如勺子、筷子及其他一些小動物的大體輪廓圖形或者在廢舊畫報上找一些簡單圖形讓幼兒剪下來。
用較硬的紙或紙板,在上面用鉛筆或鋼筆畫人或各種小動物的簡單圖形,然后分幾個大的部分沿線剪開。拿這些被剪開、打亂了的圖形讓幼兒用雙手去拼,以此來鍛煉幼兒手指的活動能力和手眼協(xié)調能力。
除上述具體方法外,教師或家長還可指導智力障礙兒童(單手或雙手)彈琴(腳踏風琴、鋼琴、電子琴)等,也能起到很好地鍛煉智力障礙兒童手指靈活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