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嬰幼兒學習語言都經(jīng)歷過“鸚鵡學舌”的階段,先模仿別人的語音、語調(diào)、詞匯,然后發(fā)展自己的語言,這是每個人學習語言的必經(jīng)之路。 但是如果孩子早就過了嬰幼兒階段,還在“鸚鵡學舌”,是怎么回事?
仿說是什么
仿說行為指的是孩子重復他聽到的話。有仿說行為不一定就說明孩子患有自閉癥,但是仿說可以算是自閉癥的一個經(jīng)典標志。
大多數(shù)自閉娃的語言能力不足,想說話,但不會自己組織語言,怎么辦?借別人的!于是就出現(xiàn)了仿說。
相信很多家長對這個場景都不陌生—— 奶奶來看望孫子,奶奶說:“乖孫子,你好!” 孩子:“ 乖孫子, 你好!” 奶奶一怔,媽媽覺得沒面子,沖上來救場:“叫奶奶!” 孩子:”叫奶奶!” 這下全家都不知所措了。
有的時候仿說的規(guī)模很大,比如孩子一氣呵成,背出一篇好幾百字的臺詞。乍一聽,這孩子的語言進步很大,但是仔細聽,他其實說了一大堆沒有意義的話。
有的時候孩子已經(jīng)很久沒有出現(xiàn)仿說行為,我們以為這個階段終于過去了,突然某一天的某個情景讓他焦慮緊張,于是他又開始仿說了。
仿說的形式
1)立即仿說
立即仿說是指孩子重復你剛剛說的話,或者他剛剛聽到的話。對于很多孩子來說,立即仿說代表一個發(fā)展階段。
在這個階段中,孩子開始懂得語言的用途,但是不能“解碼”剛才的話是什么意思,也無法對這些“密碼”給予回應。
通過重復你的話,他在向你傳達這樣的意思:“我很想?yún)⒓诱勗挘蚕朊靼啄阏f的是什么,但是我現(xiàn)在沒有這個能力。我攢足了力氣,也只能重復?!?br/>
2)延遲仿說
孩子重復他以前聽到的話,可能是上周,也可能是去年的某個場景,或者是昨天晚上他父母吵架的話。
有時孩子不斷重復動畫片里的的某段臺詞,電視里的廣告詞,甚至上個月在機場里聽到的航班信息。
仿說的兩面性
1)仿說是好事
仿說代表了孩子可以說,他有一定的語言能力。孩子聽得準確,還能復制出來,證明他有良好的聽力和模仿能力。
延遲仿說表示孩子長期記憶力好。我們有多少人能夠把大段的臺詞一字不漏地背出來? 幾年以后想背還能再說一遍?最重要的是,仿說代表孩子有溝通的愿望,他在努力!
2)仿說也是壞事
孩子說的不是他自己的語言,達不到有效溝通的目的,經(jīng)常讓別人摸不到頭腦。他們只是在“說話”,并不是在“溝通”。
另外孩子經(jīng)常重復仿說,會讓周圍的人很抓狂。比如一個孩子在家,突然仿說自己兩天前在學校聽到的話:"不許摔門,不要撞墻!” “不許摔門,不要撞墻!““不許摔門,不要撞墻!”。。。當他說到三十遍的時候,家長簡直自己要去撞墻了。
仿說的功能
孩子們?yōu)槭裁匆抡f?天寶曾經(jīng)這樣描述:“你想組織語言來表達你的意愿,但你發(fā)現(xiàn)自己只有一個錄音機, 里面錄了些只言片語?!?nbsp;
我們常跟家長開玩笑: “孩子正在仿說階段,大家小心了,不要在背后說別人壞話!” 小錄音機很會惡搞 -- 你不知道什么時候會被錄下來,然后在你最不經(jīng)意的時候,回放一下,讓最不應該聽到的人聽到!
1)溝通方式
孩子通過立即仿說跟你溝通,他馬上重復你的話,意思是 “我聽見你說話了,但不完全明白你的意思,我需要時間處理信息。”
2)輪流溝通
孩子知道該輪到他講話了,他也想?yún)⑴c對話,但是他目前只會重復你的問題。通過重復你的話,他表示完成了他這方面的溝通。
比如媽媽說:“把遙控器拿過來”,孩子聽懂了,也把遙控器拿過來了,但是只會說: “把遙控器拿過來”。
3)調(diào)節(jié)情緒
能夠大段仿說的孩子很能迷惑別人,乍聽起來覺得孩子口才真好,語言語調(diào)也到位,跟演話劇似的。但是仔細聽,他們說的話并沒有溝通意義。為什么要這樣做?在碰到新的情況,感覺不知所措的時候,這樣做能讓他們感到安全。
4)表達情緒
孩子想表達情緒,但是不會,于是演示記憶中上次出現(xiàn)同樣情緒的情景。延遲仿說在這種情況出現(xiàn)較多。
比如有個孩子每次高興起來都會嚷嚷: “我們的酒店在頂樓!” 你四周張望,沒有酒店啊?什么情況? 情況是這樣的:他記得去年全家度假,酒店的房間在頂樓,大家都很高興。于是就借用這個情景來表達自己高興的心情。
5)提出需求
有些聽起來讓人莫名其妙的話,可能是在提要求。
一位剛去美國的孩子,不會英文,在家總跟媽媽說 “佛又”。媽媽不明白,跟老師溝通后才知道,在學校吃飯的時候,老師把食物放在小朋友面前,都說會一句 ”for you”,孩子在用這個詞表示他想吃東西。
6)確認自己
在做一件事的過程中,把過程背誦出來。
比如在接受 ABA 訓練后多年,小明刷牙的時候還在背誦ABA老師的任務分析指示 “首先,明明要把牙刷拿出來,然后。。?!?nbsp; 他這么做在自我肯定,自我指導,不斷地確認自己的行為。
如何正確對待仿說
對大多數(shù)患有自閉癥的孩子來說,仿說是一個過渡階段。
請老師和家長把仿說看作孩子通往功能性語言的路徑:孩子從百分百的仿說,到出現(xiàn)零星的自發(fā)的語言,然后隨著社交能力、理解能力的不斷提高,自然語言逐漸增多,仿說會越來越少,也越來越自然,最后基本不再出現(xiàn)。這個過渡階段的長短,取決于孩子能力的不同。
我們最常犯的錯誤是把仿說當成不良行為,然后設定目標來減少或者消除這種行為。比較簡單粗暴的方法是充當 “滅火器”,每次孩子出現(xiàn)仿說,老師就馬上嚴厲制止:“不要胡說!住嘴!”
比滅火器高一步的是“有計劃地忽略”,也就是堅持不給注意力,溫柔地“滅掉”。有計劃地忽略在很多情況下是有效的方法,但是用在仿說中并不適合,為什么?
因為孩子剛剛出現(xiàn)對語言的興趣,就被我們給滅掉了。他們本來就不自信,小錄音機里湊合錄了幾句話,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想?yún)⑴c交談,如果這時候被忽略,他就更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會非常沮喪。
要想更好地幫助孩子,我們要找出仿說的原因,這需要我們認真傾聽, 觀察,很多時候還要當偵探,需要我們經(jīng)常問自己,問家長:“為什么?”
過了尷尬的仿說階段,伴隨著各個方面的進步,很多孩子是能夠?qū)W會獨立自如地運用語言的。
記得在一次聚會上,一位媽媽看著她不遠處跟同學們聊天的兒子,說: “嘿,你看我兒子多能裝,把周圍的人都給糊弄了。只有我才知道他的每句話是怎么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