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日前,中精協(xié)孤獨癥工作委員會在合肥宣告2019年世界孤獨癥日的主題口號為——「消除誤區(qū),倡導全納」。
作為一個特殊教育工作者看到這個口號,真是又喜又悲。「喜」的是融合教育終于被“拿上臺面”,我想每個孤獨癥家長都明白融合教育的重要,可又有多少特殊孩子只能望學興嘆。如今有了一紙紅頭文件,想必能為特殊兒童入學的問題多亮綠燈吧。而「悲」的是一句全納,怕不是又要為孩子的干預之路加上幾道彎……
什么是「全納」?
就是字面意思「不論能力,全部接納」,聽起來是不是有一點奇怪?「每個人都有開車的權利,但是你愿意讓一個視障人士開車上路嗎?還是讓他先取得駕照再談吧?!?/a>(歷史文章)如果孤獨癥兒童的融合不需要“駕照”全部接納的話,跟讓視障人士開車上路有什么區(qū)別?
融合教育談了十年,為什么還是難于登天?
中國自閉癥服務事業(yè)自1982年開始,如今已走過了35個年頭,中國精協(xié)孤獨癥工作委員會自2009年成立之初,致力于全方位地對自閉癥早期篩查與干預、學齡期融合教育、職業(yè)技能培訓和就業(yè)支持,至今已經(jīng)走10過年?,F(xiàn)狀依然堪憂,據(jù)統(tǒng)計就算成功入學仍有27%殘障兒童有被退學經(jīng)歷,而直接被攔在門外的更是不計其數(shù)……在難以融合的背后歧視與偏見不容忽視。如今一句“倡導全納”到底要怎么實行呢?這真能解決所有問題么?
「強迫入學條例」是什么?
在臺灣,除非能證明孩子是重度智能不足,否則將孩子必須要去學校。不然的話家長每天要被罰款300臺幣,而且老師會成天給你打電話并且去家訪詢問:“為什么你的孩子沒有來學校?……”
每年4.2世界孤獨癥日的到來,能看到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對孤獨癥群體重視起來,這次“倡導全納”也是國家對特殊兒童入學的一種支持和關愛,但是反觀“被關愛”的我們——是否真的做好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