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感統(tǒng)失調——簡單來說就是,大腦與身體相互協(xié)調的過程中出現的輕微障礙,使得孩子許多優(yōu)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
近年來,隨著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等社會大環(huán)境的改變,包辦溺愛、過度限制和保護等帶養(yǎng)方式的影響,大部分孩子接受的感覺體驗不足,感統(tǒng)失調的現象愈加普遍。
很多家長以為,感統(tǒng)失調等孩子長大了就好,其實不然。
感覺統(tǒng)合不足,孩子的大腦功能往往反應不全。在孩子進入學齡期以后,在行為動作、知識學習等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和困難更加明顯。
感統(tǒng)失調孩子上學后遇到的五大主要困難!
1、觸覺失調,社交能力受限
觸覺敏感的孩子因為太容易受到外界的變化影響,往往會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wěn)定,緊張愛哭,害怕去人多的地方,甚至不愿上學,性格孤僻。
而觸覺遲鈍的孩子可能因為對疼痛無感或者感知較弱,會無意識地打人,有攻擊性而缺乏朋友,在學校里時常處于孤立的狀態(tài),不利于孩子性格和人格健全發(fā)展。
2、前庭覺失調,注意力不足
前庭覺主要是接收臉部正前方視、聽、嗅、味、觸信息,并做過濾及辨別,再傳入大腦,使大腦不至于太忙碌,注意力才能集中。因此,對于入學后視聽性質的學習,前庭覺影響最大。
前庭覺失調的孩子,上學后往往好動不安、愛做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質量受到很大影響。
有的孩子還因為前庭發(fā)展不良導致語言發(fā)展遲緩,缺乏邏輯性,語言表達困難,對于語言類學科的學習比較吃力,擔心被嘲笑,害怕上臺發(fā)言,也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發(fā)展。
3、本體覺失調,孩子缺乏自信心
本體感是我們對于身體的一種感覺,影響我們對身體的控制。
我們在書寫過程中對筆的控制需要用到手部的肌肉、保持坐姿需要運用腰部的肌力、發(fā)言溝通時需要口腔肌肉的配合,所以本體感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行為。
本體失調的孩子,往往會造成坐姿不端正,寫字慢、容易顛倒、容易寫出格;
精細動作不良,手工能力差;
肢體動作不協(xié)調,唱歌經常跑調,不喜歡體育課和音樂課。
由于孩子總是顧忌身體如何行動,手腳不靈活,因此心情經常處于緊張和焦慮狀態(tài),缺乏自信,影響成長。
4、視覺失調,閱讀、書寫質量受影響
視覺不良的孩子,閱讀速度慢,經常漏字、跳字、錯行;
寫字時,偏旁部首容易寫反,抄錯題等,也就是老師眼中的“馬虎大意”。
5、聽覺失調,學習信息接收不良
聽覺失調的孩子,經常丟三落四,記不住課堂重點,忘記老師布置的作業(yè)。
也就是老師經常說的“聽而不見”,這樣的信息接收前提下,孩子的學習效果可見一斑。
可見,學齡前的能力不足,在入學后仍舊是制約孩子學習發(fā)展的短板。
很多家長為了不居于人后,給孩子報了很多補習班,其實感統(tǒng)孩子一切能力的根本,孩子自身的感統(tǒng)能力才是決定孩子學習能力的根源。
一輩子很長,起跑線很短。在10歲前的關鍵期內,給予孩子終身學習發(fā)展的能力,才能讓孩子自信成長,贏到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