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一般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生理原因與非生理原因之分。
生理原因——前庭覺失調導致的注意力障礙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生理原因主要是前庭覺失調引起的注意力障礙或注意力缺陷。前庭覺的失調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生理根本原因!
在大腦后下方腦干的前面,有個微小的雷達式感應器官,叫前庭神經(jīng)核,它是大腦門檻,前庭器官告訴我們頭和身體的方向,再通過脊髓椎體神經(jīng)體系將信息傳達到身體各部分,通知肌肉的收縮和運動,再將這種肌肉和關節(jié)信息傳回前庭和小腦。以此來保證身體的平衡。
如果前庭信息處理不良,身體便無法達成感覺的統(tǒng)合,就會造成站無站相、坐無坐相、容易摔倒、撞墻、心煩氣躁、注意力不集中,好動不安,不聽指揮,視聽神經(jīng)系統(tǒng)都會扭曲,甚至有些笨手笨腳。表現(xiàn)在學習上,主要是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喜歡捉弄人、浮躁。上課不自覺的下位子走動,扭動身體,控制不住自己的手和嘴,不聽指揮、不會做操、不愛寫字和讀書。喜歡爬高、繞圈子跑、旋轉不暈,怕走平衡木等。
非生理原因
患有注意力缺陷的孩子在學齡期孩子之中占有率高達30%。但也有很多孩子上課時很散漫,一看到書就犯困,做作業(yè)不專心等,這樣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以下原因導致的:
1)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
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延長的。l歲以下的嬰兒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超過15秒,1歲半的寶寶對有興趣的事物,可集中注意1分鐘以上,3歲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平均時間約為5分鐘,5歲平均約為6、7分鐘。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時間在10-20分鐘以內。三四年級的孩子,可堅持到30分鐘左右;到了五六年級,便可增加到40分鐘以上。
如果學習時間超過孩子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孩子就會感覺到累,容易走神。
2)對所做的事不感興趣。
這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最主要原因。不感興趣自然不會集中注意力。0-6歲期間,孩子主要是右腦發(fā)育,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活潑、好玩的學習、游樂方式,枯燥的坐在一個地方,讓他們安靜學習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很無趣的事。所以孩子會老想著做別的事情,無法集中注意力,一打開書就犯困,但如果讓他們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孩子又會表現(xiàn)出驚人的專注。
3)社會性不足
可能你會覺得奇怪,社會性和注意力之間有關系嗎?事實證明,孩子的社會性不足就很難在學習上集中注意力,尤其實在上課的時候不能像其他同學那樣集中注意力。
社會性從廣義上來講,是指理解他人處境并與他人融入同一過程的特征。以學校的上課時間為例,認真聽老師講課并按照老師的要求和其他孩子一起去學習和溝通就是社會性的體現(xiàn)。社會性不足的孩子,常常無法接受老師的只是,只會沉浸在自己的想法里。這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應該像別人一樣,即使不喜歡,也要忍耐,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有時候,孩子在做自己的事情時,能發(fā)揮專注力,但在需要遵守共同規(guī)則的課堂上卻無法集中注意力。家長平時教育孩子遵守秩序與規(guī)則非常重要。3-4歲時孩子會經(jīng)歷一個秩序的敏感期,在這個階段有意識的遵守孩子的規(guī)則,同時告訴孩子社會的很多規(guī)則,也能增加其社會性。
4)焦慮
成人在心亂、焦慮的時候會無法集中注意力,孩子也一樣,在內心不安或有解決不了的事情時,他們就不能專注于學習。如果家長因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批評孩子,很可能導致孩子焦慮,每次要學習時,孩子更擔心、害怕,注意力更難集中。如果孩子對學習有焦慮,家長就要先幫孩子放下焦慮。
5)精力過于旺盛
孩子體力好,喜歡東跑西顛,會被誤會為散漫。這樣的孩子尤其在上午會因為精力過剩表現(xiàn)得很散漫。現(xiàn)在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導致孩子旺盛的精力沒時間發(fā)泄。
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就得一動不動的坐45分鐘聽老師講課,休息的時間除了上廁所,不能出教室,不能嬉戲打鬧,更不可能盡情地在教室里跑來跑去。放學回到家,要么上課外補習班,要么做練習題,這些都是需要安靜坐著并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孩子旺盛的精力沒有辦法發(fā)泄。要改善這種注意力不集中,就需要家長每天給孩子時間進行適當?shù)倪\動。
6)與父母關系緊張
很多父母與孩子疏遠,常用暴力手段對待孩子,這樣的孩子會在父母讓他學習的時候產(chǎn)生反抗心理,故意在上課時不集中注意力,這是一種默默的消極反抗。改變這種注意力不集中的方法只有家長改變與伴侶的關系。
我逐個分析了仔仔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我很清楚的知道他不是注意力缺陷,但是他感覺統(tǒng)合能力確實相對差了一點。比如,他做操時動作不是很協(xié)調,尤其是模仿的動作常常顯得較為笨拙,有時候還伴有“視覺感不良”,把“b”寫成“d”,把“14”讀成“41”。
同時,也是最最關鍵的原因是,他對學習不感興趣。這首先與我的教育方法有關,因為有時候自己想要偷懶,所以教他時就會選擇一些枯燥乏味的方法。就拿認字來說,最開始,我跟他玩跳字游戲、字詞接龍,他認字就很快,掌握程度也很好。后來我懶得花時間,每天枯燥的拿一本書給他指讀,別說他注意力會不集中,我自己有時候都覺得很無聊。而且仔仔這個階段的注意力就只有6-7分鐘。但我動不動就讓他一學習一個小時以上,這個強度對他來說,確實高了點。
當我明白仔仔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后,我就開始有針對性的進行了糾正。我一邊訓練他的前庭覺,一面培養(yǎng)他的學習興趣,經(jīng)過幾個月的糾正,他對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很多,注意力也集中了。
感覺統(tǒng)合的學習是學習一切的基礎!
感覺統(tǒng)合失調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消失,需要給予必要的矯正。感統(tǒng)失調通俗的說法是:兒童大腦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出現(xiàn)很輕的障礙,藥理是無效的必須通過合理的訓練才能糾正。
有的家長認為只有感覺統(tǒng)合失調的孩子才會有必要進行感統(tǒng)訓練,其實不然。據(jù)大量科學調查研究表明,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統(tǒng)失調,只是表現(xiàn)程度不同而已。對于感統(tǒng)失調的孩子,12歲以前通過專業(yè)訓練將很容易得到糾正,一旦超過這個年齡,將很難改變,成為孩子一生的遺憾。經(jīng)過訓練的孩子身體平衡和協(xié)調能力、注意力、情緒、自控能力、學習能力、邏輯推理能力、飲食、睡眠等方面均有令人滿意的提高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