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假期在家這么久,
你家孩子是否出現(xiàn)了這種現(xiàn)象:
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想起?
居家學習,
調整作息迫在眉睫!
怎么辦?
一種叫“不甘心”,比如白天的時間屬于學習、工作,晚上到家了,屬于家人,只有上床之后,才會有時間真正屬于自己。
所以很多時候,這種熬夜是一種補償心理,想盡量爭取多一些屬于自己的時間。
還有一種叫“補空心”,就是白天感覺自己沒做什么有意義的事情,所以舍不得結束這一天,只好不停地用刷手機、吸取快餐信息的方式,在填補自己一天下來的空心感。
在這里要提醒一句,如果睡眠很規(guī)律,比如凌晨3點睡,中午12點醒,醒來還覺得精力充沛,渾身舒坦,而且長時間都是這個作息,那就不要對熬夜這件事產生心理包袱。
因為本身人類就分晨型人和夜型人,心理沖突是二次傷害,既然你習慣熬夜,又能保證睡眠,就不要讓心理包袱成為你的二次傷害。
那么家長要如何做可以幫助孩子快速解除熬夜,恢復規(guī)律作息呢?
需要是內部動機,內心不平衡就產生需要,比如你宅在家里太久沒見過好朋友們了,你就很想找一群人一起視頻聊天,甚至發(fā)明了云聚會吃火鍋。
所以第一個辦法,就是早上醒來時,先把今天一天的期待與需要,列一個list,有一些什么是老師、家人,期待你今天能完成的事情,有哪些是你自己今天特別想做的。爭取在白天的時間中,跟著list一件件做完。
所以為什么我們想學習時,就會下意識想去自習室,因為自習室有安靜的空間、很多跟你一樣在埋頭學習的人、有白色的不容易使人打瞌睡的燈光、有書和習題冊,這些都是讓你產生“學習“這個行為的“線索”。
哪些線索與睡眠關聯(lián)性更大呢?溫暖柔軟的床、橘黃色的燈光、微微發(fā)出香味的香薰或蠟燭、信息刺激比較平緩的書,以及,絕對絕對不能出現(xiàn)電子產品!
因為90%的電子設備屏幕散發(fā)出的一種特定的短波“藍光”,這種“藍光”會被我們的晝夜節(jié)律系統(tǒng)感知為是“白天”的光線。
因此當我們對著電子設備屏幕的時候,我們一直在推遲大腦發(fā)射出“該睡覺了”的信號。而且電子設備,例如手機,提供的信息,高頻、刺激大,更容易讓大腦成癮,不愿意睡覺。
所以,請讓孩子把的手機習慣性放在客廳,不要帶進臥室!并塑造出獨屬于睡眠的“場”,堅持一段時間,“睡眠場”能量會越來越大,越來越管用。
宅家期間很多人開始熬夜的原因,就是沒有“早起任務”,畢竟不需要通勤,所以容易產生“現(xiàn)在不睡也沒關系,明天并沒有什么有意義的事在等著我做”的心態(tài)。
比如加入一個晨讀社群,大家一起規(guī)定好早上幾點起床打卡,共同看一本書,互相在上午某個時間點之前,在群里分享閱讀感受。
這樣的社群有一個明確的早起任務,又有一群人一起執(zhí)行這個任務。在這個過程里,早起這個行為,既讓你進行了有效的人際交往,又通過閱讀感受到了自己知識、見識上的增長,等于收到了很好的正向反饋。
當然,我們說別熬夜別熬夜,一方面是真正要為自己身體著想,一方面是要學會合理利用屬于自己的時間,而不要在快餐信息中,荒度了時光。
育兒即育己,以上方法除了可以幫助孩子恢復正常學習生活作息,同時也可以適用到家長們身上,幫助家長更好地適應復工生活,恢復正常的通勤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