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家長很頭疼,教了蘋果,拿著蘋果問“這是什么?”孩子會說“蘋果”。
但是再教“鞋子”,拿著鞋子問:“這是什么”,孩子還是說“蘋果”。
物品總是搞錯,到底怎么辦才好?
就上述家長的疑問,問題出在:教孩子認東西的時候,家長把“這是什么”的提示變成了指令,當孩子聽到“這是什么”時,不管家長拿什么東西都會回答“蘋果”。
其實,孩子表達物品的名稱,是孩子看到某個東西/聽到某種聲音/摸到某個東西/聞到某種氣味/嘗到某種味道的刺激,然后說出名稱。
例如孩子看到蘋果/聽到警車的聲音/摸到毛茸茸的東西/聞到香香的氣味/嘗到酸酸的味道,然后說出蘋果/警車/兔子/面包/菠蘿等等。
就關于蘋果的教學來說,正確方法應該是呈現(xiàn)蘋果的視覺刺激,家長口語示范“蘋果”,孩子模仿說“蘋果”,就給于獎勵。反復練習至呈現(xiàn)蘋果的視覺刺激,孩子自己說:“蘋果”。
再教“鞋子”時,也應該呈現(xiàn)鞋子的視覺刺激,家長口語示范“鞋子”,孩子模仿說“鞋子”,就給于獎勵。反復練習至呈現(xiàn)鞋子的視覺刺激,孩子自己說:“鞋子”。
當然,如果是用“這是什么”來提示孩子時,也應該泛化幫助的語言,例如“這是…”“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