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文章開篇,小編要問您一個直達心靈的問題:
你還是少年嗎?
有些人會略帶傷感地將頭抬起,回憶一些往事。
但也有人持有一個和小編一樣的觀點:只要心中還是少年,那就永遠是少年!
可是心態(tài)即便年輕,身體上的一些功能隨著年齡增長可能也會慢慢出現(xiàn)問題……咳咳,我說的是聽力!
當聽力損失的跡象出現(xiàn)的時候,可不能馬虎大意!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聽力損失和認知障礙之間存在著種種關聯(lián)。
最直觀的研究數(shù)據就是,研究人員經過12年的追蹤隨訪,發(fā)現(xiàn)輕度、中度、重度聽力損失的老年人,其患老年癡呆癥的發(fā)病率分別是1、89%、3.0%、4.94%。
這個數(shù)字可能會讓你覺得并不那么可怕,那么我們換算一下說,輕度、中度、重度聽損老年人患老年癡呆的概率是聽力正常者的2倍、3倍、5倍。
但是你知道嗎,哪怕對于真正的少年,其實也可能遭遇聽力損失,同樣也得小心聽力損失帶來的認知障礙!
年輕人也要注意聽損
其實,我們每天都暴露在噪音環(huán)境中,每個人都可能面臨聽力損失的問題。
而很多人還會主動尋求“噪音”——沒錯,就是佩戴耳機。
據不完全調查顯示,超過90%的大學生都會使用個人音樂設備,例如智能手機,且近50%的人聽音樂時的音量都超過了職業(yè)噪聲暴露的安全標準。
接近50%的人都在主動把一個噪音源扣在自己的耳邊!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2015年的數(shù)據顯示,個人音樂設備的頻繁使用,以及使用者在音量控制方面的錯誤操作,大約有11億青少年和年輕人有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
以往很少有研究去關注聽力損失對青少年的認知功能的影響。
而近期的一項研究表明,即使是輕微的、接近正常的聽力損失,也會影響言語識別時的大腦活動。
這項研究對35名年齡在18~41歲范圍的聽力正常受試者做了調查,監(jiān)測他們聽不同復雜句子時的大腦活動。
研究結果是,句子越是復雜,在典型語言網絡中的左額顳葉皮質活動越大,右側前額皮質也參與活動,且這些大腦活動與聽敏度呈負相關。
這一研究令人驚訝,因為在以往的認知中,右側前額葉的活動通常出現(xiàn)在老年人的語言活動中,即右側前額葉活動是與年齡相關的大腦可塑性帶來的一種作用,與年輕人的年齡差異無關。
但是,本次研究中卻發(fā)現(xiàn),即便控制了年輕人的年齡變量后,右側前額葉活動仍然與聽敏度(聽力損失)有明顯相關。
當然,僅僅從這個研究結果還不能立刻定下來聽力損失和認知障礙之間的因果關系。
這還需要進一步的縱向跟蹤隨訪來確定早期的大腦可塑性是否意味著神經資源的過早耗盡,從而導致癡呆。
概括
簡單來說,由于大腦具有可塑性,即便是年紀輕輕的少年,即便是輕度聽力損失,在與人交流、感知語言的過程中,聽力損失也會讓你需要消耗大腦更多的神經資源,而過早、過多的耗盡神經資源后,會導致認知障礙,最終患上癡呆癥。
也就是說,聽力損失不僅會讓老年人患上癡呆癥,輕度聽損的年輕人可能也逃不掉。
再加上聽力損失大多不可逆...
所以,在聽力損失找上你之前,再怎么強調保護耳朵、保護聽力的重要性都不為過。
當然,如果你發(fā)現(xiàn)聽力下降了,即便你年紀輕輕如少年,即便是輕度聽力損失,那也別不當回事。
如何自我檢測聽力?
看到這里,很多人可能已經緊張起來了,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已經出現(xiàn)了些聽力損失的癥狀。
那么在這里,小編簡單為您介紹一個在家中就可以自己檢測聽力的方法,對自己的聽力情況感到好奇的話,可以試試用這些方法進行自我檢測。
你有這些癥狀嗎?
是不是常常聽不到別人在背后叫你?
1、是不是長時間與人交談容易感到疲勞?
2、是不是經常要求對方重復一遍?
3、是不是在多人對話時難以聽清?
4、是不是在嘈雜環(huán)境下面對面交談有困難?
5、是不是常常聽不到電話鈴或門鈴?
6、是不是家人老抱怨你看電視時聲音太大?
7、是不是電話交談有困難?
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有超過3個問題的答案是“是”,那么就要小心了!可能你的聽力已經開始出現(xiàn)問題了!
小編的話
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的聽力已經出現(xiàn)了問題,可一定要及時就醫(yī),避免因為聽損影響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哦!
因為放任聽力損失,可能就走上了“癡呆癥”這條不歸路,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早康復,才是截斷這條“不歸路”的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