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每天總是要記下一些事情,回顧一下一天的內(nèi)容,才能更清楚。接和媽微信,和和目前在幼兒園上學,媽媽陪讀。和和在幼兒園能聽懂的老師集體指令已經(jīng)不少了,別的同學在和他說話時他也能看著。媽媽在和孩子不在孩子是兩個樣,媽媽不在旁邊時,孩子就很放松,跺腳什么的,起來跑走跺腳。這樣會影響別人,我覺得沒關系,只要別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由著孩子吧。澳洲有位家長說,那里的幼兒園是10點送去,2點接回,就是這樣個環(huán)境,非常寬松。我覺得反而是我們對孩子苛刻太多,但目前就是這樣的形勢,我們該怎么做呢?盡可能地給孩子多一分寬松,少一分行為矯正吧。
媽媽在和媽媽不在兩個樣,透過這樣的行為我看到了背后媽媽的壓制。如果媽媽在和媽媽不在一個樣,這個樣子的行為水平不管高低,但都是孩子的行為孩子作主,說明媽媽的輔助不是強逼,我覺得就是在孩子的自由之路上就勢給他一點點輔助,讓他自主地走得更好。輔助孩子自己作好自己的主,而不是把孩子改造成家長所想的,想改造孩子成家長所想要的是注定要失敗的。只有輔助孩子更好地成為孩子自己的,才是路。
孩子在課堂上起來跑開跺腳,別人看他他也能主動取消這樣的行為,為什么孩子還在做呢?這個原因是什么呢?凡行為必須在行為的原因上面著手。這樣的行為影響課堂,家長關注的是如何去掉這個行為,但要去掉這個行為必須先找出行為的原因,而且我認為一個原因是環(huán)境對孩子太苛刻,不是孩子的問題。在很多情況下,我是由著孩子的,我過多地想到的是環(huán)境不容許他,不是他不容許環(huán)境。家長會想這樣就無法上學呀,我覺得上學不是象漢普這樣孤獨癥孩子的目標,漢普的目標是白領職業(yè),這樣的目標才是真正能幫助到他的??梢钥吹剑鎸⒆拥男袨?,我更多的是考慮原因,更多的是由著孩子,因為他的理解力還不到。行為矯正第二,這是我的體會。
什么是第一呢?表達!孩子要起來跑去跺腳,這是孩子的主動行為,對于孩子的主動行為要做表達,此時的任務是教孩子表達這樣的行為,比如跺腳。當孩子能先說跺腳時,家長可以說行,他聽到后再去。后來,孩子說跺腳,家長說不,不讓他去,還可以繼續(xù)向后面塑造。孩子能聽懂能說肯定和否定,孩子的表達就已經(jīng)有全面突破的基礎了,只有孩子表達出來了,只有孩子的表達越來越精細了,我們才知道我們應該怎么做,這就是行為矯正。所謂行為矯正是孩子表達出來后,對家長的行為進行了矯正,如果孩子表達不出來,家長的行為往往是不合適的行為。行為矯正,不只是家長矯正孩子,更多的是孩子矯正家長。行為矯正,就是溝通,是雙向的。孩子處于弱勢,老是受欺負被矯‘正’,這個正字加了引號,意思是非正。家長處于強勢,只有孩子的表達準確和精細,才是對家長最好的行為矯正。
表達第一,矯正第二,表達就是最好的矯正。這些年來,我就是打通了孩子的表達通道,我才知道我做的差在什么地方,方向在哪里,如何做得更好,才能寫出很多檢查自己的文章。如果我以后寫文章越來深刻,那就是說明漢普的表達能力越來越強,他在告訴我什么才是真正的孤獨癥和孤獨癥教育。
上學路上,漢普指著銀行說進,我說不,漢普指著里面的坐椅說坐,我說好吧,坐五分鐘。漢普表達出行為了,我不讓他進,他于是就更進一層表達出目的了,我覺得坐一會也行的,于是漢普的準確表達就矯正了我的行為,于是孩子實現(xiàn)了他的目的。從行為表達到原因表達,這是孩子能表達出來后的一個偉大的跨越,行為表達到原因表達不知不常覺地慢慢在實現(xiàn)。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看到,被矯正的是我,漢普始終是要進的,他的行為沒有改變,而是我的行為先是不同意,后來是同意,是我的行為被改變了。所以,是漢普矯正了我的行為,是漢普塑造了我的行為,是漢普差別強化了我的行為。當我們行為矯正孩子時,要換位思考,要給孩子矯正我們行為的能力,一邊是我矯正他一邊是他矯正我,于是有意義的雙向商量就實現(xiàn)了。
漢普要買雞肉卷,我不同意,一會漢普說大樹,我說同意,漢普說買雞肉卷,我們就去買了一個。漢普為什么說大樹呢?因為不知道哪一次,我不同意買,他說大樹,我說大樹,結果又給他買上了,于是他現(xiàn)在是先和我說大樹,我改成同間,漢普就說具體的事情了。理解力的層次遞進,是用雞肉卷來強化的。只說雞肉卷那是不給你吃的,于是,漢普就說第二個層次的說法--大樹,這和同意是一個意思,于是我給他買了,這就是差別強化。原來你說雞肉卷,就給你買,是強化你的說出來,后來就是不強化你這樣的說出來,你得說更進一層的我才給你買,這就是差別強化。同樣的一個行為,原來得到強化,后來不再得到強化,而是另一個代替原來行為的行為得到強化,這就是差別強化,差別強化就是塑造。我塑造的是語言階梯,更是思維階梯。
生活中處處是差別強化。漢普買了四個氣球,放飛一個他不喜歡的。家里的三個氣球原來都是頂著天花板的,現(xiàn)在是一個還頂著天花板,一個掉在地上,一個浮在半空中,這樣的行為背后原因是什么呢?漢普希望所有的氣球都能上去,他往上吹一下氣球又落下來,剛才在屋里哭。我告訴他空氣漏了,氣球癟了,飛不上去了,因為你把線解開了,空氣跑了,氣球就上不去了,明天再買三個回來。三個氣球的氣不飽和度不一樣,于是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也不一樣,這與人沒關系,自然界也是差別強化。漢普呢,他希望這樣的自然現(xiàn)象得以改變,變成都頂在天花板上,這就是人有改造自然的意愿,意愿通過行為表達出來了,而且漢普的行為是分化的,他把掉在地上的拿起來向上吹,說明其它那兩個在空中的他是滿意的,這還是差別強化。差別強化就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法則。
可以看出,我和漢普是雙向塑造,我更看重的是讓他來塑造我。我要干的事情,讓漢普來干,我思考的事情,讓漢普思考,這就是我教漢普的目標。就是這樣不是內(nèi)容的內(nèi)容,才能提升漢普的主動思考能力的。
今天出北大街地鐵站時,一直好著的扶梯停了,扶梯口擺著一個架子擋住了路,我們只好用腳走樓梯上去。上去后,發(fā)現(xiàn)扶梯口擺著停用標志,三個工人在維修機器,我分別在不同的點上拍了照片。扶梯停了,一個架子擋住了路,原來是機器壞了,三個工人在維修。下午放學回家時,扶梯已經(jīng)正常運行了,我拍了照片。我指扶梯說扶梯運行,指維修的地方說修好了。我要教給孩子的作文就是這樣的,好的作文來源于好的生活觀察的深度,讓漢普作文,其實是讓他養(yǎng)成觀察生活和深度觀察生活的習慣和能力,這直接針對他的孤獨癥狀。
漢普的嘴唇干裂,他出現(xiàn)舔和張大口的行為,我拍照片進行對比描述,所有的要教的都是漢普需要的,漢普不需要的我現(xiàn)在不教,把漢普需要的教好就足夠了。這樣的教法,就是告訴孩子做有用的,不要做無用的,這依然是差別強化。
在肯德基里,漢普買了一個雞肉卷,坐在里面吃,原來都是拿上走的,為什么呢?我讓漢普去洗手,他乖乖聽話很乖,我很難受,這吃是應該的,洗手也是應該的,現(xiàn)在因為想吃就受人要挾還只能乖乖就范,他就是胡抹一下過來了,我一摸手背是光的,帶著回去把手沖搓干凈直到發(fā)澀,才算干凈。吃完了,漢普還要買一個,這就是他為什么這次坐在里面吃的原因。他買雞肉卷時,對排隊不怎么清楚,著急就跑到前面指著雞肉卷說老北京雞肉卷,別人也不理他,他也不知道為什么。輪到他買里,服務員問,要什么?漢普說老北京雞肉卷。打包還是在這里吃?漢普說五塊錢。服務員沒聽明白疑問啊,漢普不吭氣。買幾個?1個。套餐還是單點?漢普說套餐,我說單點。我在想,何時漢普能徹底明白這整個過程和原因呢?他才不再迷茫和不再在不知道的情況下被人矯正來矯正去,他還是不明白為什么,也不明白應該怎么做?就知道一點,如果一不小心,就沒吃的了,所以他小心翼翼地不知道為什么,也不知道應該怎么做,他很可憐。你想吃你明白,他想吃他不明白,于是他被懲罰所威脅,沒有什么能威脅你,所以他可憐。買和吃的整個過程,我態(tài)度不好,不說了,光說不改不是好人。
我正在寫這些文字,漢宇來了,畫了游戲里的凹凸不平的路和上面的長長火車,要再畫一個,要讓我畫,我陪著玩一下讓他不要打擾我,他要和我玩坐我腿上,一不小心把電腦關了,寫的文字可能會丟,我抱怨讓他走開,我的通道分為零,即使整個文字都丟了,也不值孩子一點點啊。我怎么老是改良不了自己呢,光說不改不是好人。只有做得差的人、只有在做上不上階梯的人,才會有說不完的話,才會有說不完的不上階梯的話、重復的話。我不能原地打圈圈,我應該堅決地走得更遠,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