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是一種從幼兒期開始顯現(xiàn)的終身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患者終身存在交往、情緒、行為和智力等多重障礙。
據(jù)估計,我國每68名孩子中約有一名患自閉癥。
在南少林寺里有一道特殊的風景,一群穿著藍馬甲的青年拎著裝有包裹的筐子拾級而上。
裊裊香火,渺渺人間,游客中很少有人發(fā)現(xiàn)他們“不一樣”——他們是一群自閉癥心智障礙青年,也常被叫作“星青年”。
2003年,陳美蓉4歲的兒子大威、小威雙雙被確診自閉癥,她和時間的挑戰(zhàn)賽開始了?!拔也恢挂淮蜗霂е⒆恿藚s此生?!碑?shù)弥@是一種“治不好的病”,這是陳美蓉心里時不時跳出來的念頭。
經(jīng)歷了最初的痛苦、否認、心存幻想,接受現(xiàn)實后的陳美蓉立刻行動起來,因為自閉癥兒童的黃金干預期是在6歲前。但她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本地沒有專業(yè)的康復機構。于是,在家人支持下,陳美蓉創(chuàng)辦了泉州首家自閉癥兒童康復培訓機構
機構創(chuàng)辦至今,從“北斗星”走出的自閉癥孩子有2000多名。有通過康復培訓最終考上大學的女孩,至今還會給陳美蓉發(fā)短信。談及這20年歷程時,陳美蓉落下了眼淚,因為錯過了兩個兒子的最佳干預期,“我最沒能幫好的其實是自己的孩子”。
2021年10月,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陳美蓉在社區(qū)開設了一家菜鳥驛站,通過天貓?zhí)詫毎拓浬祥T服務,“星青年們”走進了單元門里,走入了社區(qū)。
陳美蓉把家安在驛站二樓,清晨醒來下樓上班,下班后上樓回家。這個路徑,大威、小威已十分熟悉,驛站里其他“星青年”也同樣熟悉——送完一天的快遞,到樓上陳老師家里蹭飯、聚餐,是他們最期待的事情。
這15個“星青年”年齡在18歲到25歲之間,初期溝通能力普遍較差,只有個別孩子能實現(xiàn)簡單交流。“登記、入庫、配送……我們的孩子能勝任這份復雜的工作嗎?”陳美蓉和四個帶教老師心里沒底,他們最壞的打算是:大不了老師們都去送快遞。
現(xiàn)實卻讓人驚喜。在老師們手把手的教導下,孩子們?nèi)空莆?。連不識字的大威、小威,都能根據(jù)視覺提示配對將快遞進行入庫分類。他們更沒想到,大部分孩子都學會了獨立送件,會對照門牌號把快遞準確投放、拍照,如果有人,還會大聲說一句“你好,你的快遞”。
一段時間后,驛站業(yè)務量從小區(qū)的一期拓展到二期,又拓展到相鄰的少林寺和沿街商戶。2022年雙11,驛站承接單量高達千件。那天,孩子們和老師都累趴下了,但所有人心里都很高興。
3月3日,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孫利軍向陳美蓉頒發(fā)獎杯:“你能夠從一人出發(fā),溫暖一群人,改變一批星星孩子的命運,并帶動一個社區(qū),營造出持續(xù)流動的愛的氛圍和文化。你是當之無愧的公益人。”
當天晚上,陳美蓉的故事還和2023阿里巴巴公益榜所有獲獎故事一起,在一場盛大的頒獎禮亮相。在眾多熟悉面孔的注視下,陳美蓉百感交集。
剛剛把驛站升級成專業(yè)站點的陳美蓉,已著手尋找下一個社區(qū),她想把“星青年”菜鳥驛站的經(jīng)驗復制過去,幫助更多仍在黑暗中摸索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