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由于智障學生的特殊性,家長普遍缺乏勞動教育的意識,往往以包辦代替教育、訓練和輔導,以至于孩子不會自己刷牙、穿衣服甚至大小便,生活自理能力十分欠缺,嚴重影響他們今后的社會生存。智障學生接受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將來能夠適應社會,自食其力,所以學會簡單的勞動技能,養(yǎng)成勞動習慣是他們能夠生活下去的基本保障。
培智學校和特教老師要能夠以培養(yǎng)智障兒童的生活適應能力為導向,多選擇滿足現(xiàn)實生活的教學內容。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不事事依賴別人,才能自尊和自信地生活。生活適應能力主要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居家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足夠滿足智障兒童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大部分需求。
比如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刷牙漱口、洗臉、洗手、洗腳、梳頭、擤鼻涕、使用護膚用品等,居家生活能力包括掃地、擦桌子、倒垃圾等,自我管理比如一些簡單的自我服務勞動,擦黑板、整理桌椅和開關門窗和電燈等。當然由于智障兒童的學習能力、身心特點存在較為明顯的個體差異,所以在實施勞動教育的時候,特教老師應當有針對性和分層次的個別化指導。
學校在關注智障兒童的個體差異時,實施個別化指導為手段的勞動評價,針對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個別化教學計劃,做好每項教學內容的前測、后測和改進計劃,借助評價表等手段對學生在課堂教學和日常訓練中的表現(xiàn)做出評價,這樣可以使每個學生得到最佳發(fā)展。
通過這種方式的訓練和教育,讓智障兒童逐步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別人的事情幫著做。最大限度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勞動觀念、勞動習慣和社會責任感,促進了康復訓練的有效性,最終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為今后的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樣這也是每位特殊兒童家長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