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到目前為止,兒童自閉癥仍然沒有效藥物或方法治愈。所謂膳食療法、特殊飲食,甚至腸道微生物菌群療法或許對某個人有些影響,但是從醫(yī)學評估仍然是無明確療效。一直都有人篤信用干細胞治療兒童自閉癥。
讓我們看看爭論焦點和關注的問題:
需要梳理的核心問題:
源于自己臍帶血干細胞給患兒是否安全?
在無平行對照前提下,如何評估臨床療效? 或安慰劑作用?
宣傳的成功案例是否符合倫理?有科學依據或僅僅是個人傳說?實際上,干細胞治療并沒有那樣神奇有效或持久的療效。
從一個實際案例說起
4歲的Aaron被確診有自閉癥,媽媽Dorinda一直婉拒藥物治療和行為療法,但希望嘗試其他創(chuàng)新方法。
Aaron的癥狀表現(xiàn)為重復行為,如手抖、持續(xù)腸胃不適、多動和對食物過敏。當Aaron9歲時,媽媽決定嘗試干細胞治療。她的想法很簡單,希望為兒子做些新嘗試。
她來到位于巴拿馬的一家干細胞研究機構,讓Aaron參加那里的一項臨床試驗(注意:是臨床試驗,不是臨床治療?。?。在此過程中,Aaron被輸注了捐贈的臍帶血干細胞。
在美國,臍帶血干細胞用于治療性研究仍屬違法。所以,她只能帶著孩子來巴拿馬參加這項研究性治療試驗。每次就診費1,800美元。
該研究機構的科學家曾在《干細胞轉化醫(yī)學》雜志上發(fā)表了小規(guī)模臨床試驗研究結果,表明這種臍帶血干細胞輸注對于患有自閉癥兒童是安全的。臨床試驗報道了20名自閉癥兒童參加了臨床試驗,但那項試驗并沒有設計對照組(即自閉癥兒童不接受干細胞治療組)。
因此,從臨床試驗設計的金標準看,無法評估臨床治療的有效性。但是,發(fā)表的研究結果是:對于自閉癥患兒的運動技能和社交行為有所改善。
該干細胞研究機構創(chuàng)始人,首席研究員Neil Riordan表示:該項治療性觀察結果預示了潛在的臨床效果。盡管有同行質疑讓患者家庭自費參加臨床試驗是否符合倫理。但參加研究項目的家庭并不在乎這些。
回到文章開始時第一個問題:來源于其他人臍帶血干細胞給患者輸注是否安全?
早在2017年,杜克大學研究人員也發(fā)表過一項類似研究項目,結果顯示從臍帶血中提取干細胞給患者輸注是安全的。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病學教授阿諾德·克里格斯坦評述說,如果不止一個研究團隊報告結果是相似,這也是一種相互驗證。但這些結果僅僅說明安全性。如果沒有安慰劑對照,干細胞是否對自閉癥患者有療效,仍然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學證據。
干細胞治療的安慰劑作用
FDA已經批準干細胞應用于治療血液疾病,包括癌癥,但不包括自閉癥。而且,F(xiàn)DA要求干細胞來源必須是來自臍帶血或骨髓干細胞。
Dorinda說Aaron參加的臨床試驗招募了15名自閉癥兒童,年齡在6—15歲,其中5個孩子退學了。孩子們每12周接受4次干細胞輸注;持續(xù)了9個月治療性研究試驗。
根據參與和實施該試驗的研究人員表述,除了幾名兒童感覺輕度疲勞或頭痛和發(fā)燒,沒任何副作用或嚴重不良反應。家長們自我觀察的情形是:孩子的強迫行為和抽搐次數減少了。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病學教授J V. Weele認為,家長支付參加臨床試驗的費用,其臨床試驗安慰劑效應會被放大,因為家長投入了時間、精力和錢。家長和研究人員都知道孩子在接受干細胞治療,特別是父母希望看到有療效(或安慰作用)。
Dorinda說,實際上臨床試驗是免費,但在臨床試驗項目之外,該機構向家長們收取了7200美元用于支付治療之外的其他費用;此外,個人旅行和其他費用加起來總計2萬美元。相比之下,是可以接受的。
到目前為止,該臨床試驗的唯一結果和證據是,像這樣的干細胞治療對于患者是安全的,但治療效果如何,仍是有一定商業(yè)渲染的故事或軼事吧。
Dorinda說,Aaron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溝通能力,并且第一次能夠自己集中精力完成一個100件Lego組裝游戲。Dorinda說,盡管現(xiàn)在的干細胞治療沒有科學依據,但她還會再做一次。因為這是她作為母親唯一能為兒子做的事情——不停地嘗試新的治療方法。

最近,美國FDA警告了一家干細胞診所,之后該診所被原來的患者起訴說“坑蒙患者,過度宣傳治療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