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痙攣型患者常因髂腰肌、股直肌、縫匠肌、恥骨肌等屈髖肌的緊張或痙攣導致髖關節(jié)緊張屈曲,至年長兒時會出現屈髖屈膝的蹲踞體位,使身體力線不能呈直線,影響步態(tài)等。
所以,對痙攣型患兒要進行促進髖關節(jié)伸展的運動治療,操作方法如下:
操作方法
患兒仰臥于跪坐位的治療師膝上,臀部置于治療師膝部邊緣,頭部置于三角墊上,治療師將患兒的兩下肢外展、外旋。身體成為“橋”狀,使髖關節(jié)得以充分伸展,維持這一體位5分鐘左右(圖8-50)。
操作方法2
患兒順滾筒長軸仰臥其上,臀部置于滾筒邊沿上,頭部放于床上,利用滾筒使髖關節(jié)充分伸展,要注意患兒的頭部和肩部不能從床上抬起,要使頸部充分伸展,必要時予以糾正(圖8-51a)。
然后治療師握持兩足使患兒兩下肢外展、外旋,足背屈(圖8-51b),維持這一體位。也可以在這體位上進行增強腹部肌肉力量的訓練,讓患兒兩手抱頭,自行抬起身體(圖8-51c),直至坐位(圖8-51d)。
操作方法3
患兒沿滾筒橫軸俯臥于其上,兩上肢放于滾筒上,兩下肢放于跪坐于其后的治療師的雙膝上,治療師扶持其兩足,使其踝關節(jié)呈背屈位,同時使髖關節(jié)和脊柱充分伸展。
鼓勵患兒維持骨盆的空間位,盡可能維持長時間,達到使腰腹肌產生同時收縮的效果,促使髖關節(jié)伸展的同時促進軀干的伸展(圖8-52a)。也可以如圖(圖8-52b),患兒將雙下肢放于床上,治療師用膝部壓迫患兒的骨盆帶處,強化髖關節(jié)的伸展。
操作方法4
治療師坐于椅子上,使患兒俯臥于前方的大球上,雙下肢外展、外旋置于治療師的兩側,壓迫患兒的骨盆部位,使之充分伸展,同時使軀干呈伸展模式,抑制屈曲模式(圖8-53)。
患兒雙膝立位,治療師在其后方,扶持患兒的骨盆,指示患兒挺直身體誘發(fā)髖關節(jié)充分伸展(圖8-54a),如果患兒不能自己獨立維持膝立位,可以讓患兒扶持其前方的大球(圖8-54b)或者扶持肋木的橫木(圖8-54c),治療師控制其骨盆部位,進行維持髖關節(jié)伸展的膝立位訓練。
如果患兒自己伸展髖關節(jié)有困難,可以如圖8-54d,治療師用一手從左側腋窩部繞胸前扶持在右腋窩處,右下肢壓住患兒的右小腿,另一手向前方推其骨盆,使髖關節(jié)伸展,輔助維持膝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