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充分的認知及語言刺激,較多的語言溝通機會,對兒童的語言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
兒童從出生后牙牙學語,所需要的能力應該是較多借助于先天的能力,至于進入到愈來愈復雜的語句結構,以及深入到語言的文化意涵,則后天的環(huán)境影響與同齡或成人的互動,應該是較為關鍵的因素。
以下將分別從兒童的語言發(fā)展階段,兒童語言發(fā)展的相關因素,有助于兒童發(fā)展的活動及特征進行分析與闡述。
兒童的語言發(fā)展階段:在闡述這一專題時先說下語言的構成要素,以便作為對語言內涵與結構的理清。就語言的表達方式而言,包括了聽,說,讀,寫和肢體語言五種。語言的構成要素可以分為:語意,語法,語音,語形和語用等五種。語意:語言所代表的涵意,可能是一個字,一個詞或一句話。語法:是指語言的結構,包含了規(guī)則與順序,將字詞組合成有意義的句子。語音:語言所發(fā)出的聲音,有其特定的結構。語用:能在不同時間地點與情境,使用適當?shù)恼Z言達到有效的溝通目的。語形:兒童以不同的聲音來表達和辨別語意的特征,也就是語言的聲音和符號,對于語言意義的傳達和訊息接收有很大幫助。

兒童的語言發(fā)展分成早期與后期兩個階段,早期階段是一到三歲,后期階段是指四到十歲。特別強調重視兒童與成人或同伴的互動,能夠促進兒童的語言發(fā)展。

語言階段 | 時間 | 語言發(fā)展特征 | 說明 |
語言準備期 | 出生 | 哭啼 | 以不同的哭啼聲表達需求,父母能夠分辨不同的哭啼與需求 |
六周 | 咕咕 | 運用發(fā)聲器官,如唇、舌、口發(fā)出咕咕之聲,與a,o,u等聲音很接近。 | |
四到八個月 | 牙牙學語 | 發(fā)出咿咿呀呀等接近成人的聲音,即使聲啞兒童也經(jīng)歷這一階段。 | |
九到十二個月 | 單字期 | 開始說第一個字,回應他人的聲音發(fā)出有意義的單字。這一階段是語言發(fā)展的最初階段。 | |
語言發(fā)展期 | 一歲到兩歲 | 雙字期與詞組變化 | 字量大量增加,兒童將兩個字或詞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語意或語法。 |
雙語期與三語期 | 兩歲到三歲 | 疑問/否定句 | 兩歲左右開始說比較完整的句子。兒童不斷問為什么,到了三歲左右,開始懂得用社交語言達成目的,例如說“請”“謝謝”。 |
完整句子期 | 三歲到四歲 | 簡單句到復雜句 | 句子更長,文法結構也出現(xiàn)了,例如會使用“因為……所以……”的句子 |
想象用語期 | 四歲到五歲 | 復雜或不常用結構 | 多數(shù)正常兒童已經(jīng)可以流利地跟別人溝通敘事,完成語言初步的發(fā)展。在語音方面,母音及音調的成熟較快,字音方面則逐漸成熟。 |
能言善道期 | 四歲到五歲 | 成人語言 | 六、七歲左右絕大多數(shù)兒童語言已發(fā)展完成,說起話來字正腔圓 |
影響兒童語言發(fā)展的相關因素
語言具有兩種重要性質:一是生理性;二是社會性。近年來,一種新的綜合兩者的研究,分析父母兒童的語言交流所產(chǎn)生的作用,會因為情景及背景而有所差異,但兒童因此獲得豐富的語料,且對其語用能力有重要的影響。所謂的語用能力是指包含在語言中的社會規(guī)則,它讓兒童知道在什么場合說什么話,而這種能力不是來自于父母就是來自于兄弟姐妹。兒童語言是一個高度復雜的過程,研究者認為,兒童在準備期應該較多借助于先天的能力至于到了語言發(fā)展后期(四到十歲)語句結構愈來愈復雜,則需要與認知能力產(chǎn)生連結,而深入到語言的文化意涵時則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與同伴或成人的互動,應該是較為關鍵的因素。(隨后我們也會帶著大家一同來舉例描述下我們玩什么游戲活動,及如何進行游戲互動)影響兒童語言發(fā)展的因素是多元而復雜的,總體上可歸結為以下幾項:先天因素:智力因素、年齡因素、性別因素、情緒與人格因素、生理因素;后天因素:家庭環(huán)境因素、模仿對象、與成人或同伴的互動。

語言的認知發(fā)展功能:認知發(fā)展階段依序是:外在語言、自我中心語言、內在語言。自我中心語言的重要性,當兒童面臨難以解決的困難情境時,自我中心語言便會增加而借此緩解情緒。并幫助其思維與心智的發(fā)展。而隨著兒童能開始支配語言,語言發(fā)展和認知發(fā)展就合而為一,借有兩者交互作用,形成促進認知發(fā)展的主要內在動力。社會互動則促進個人內在語言發(fā)展。
有助于兒童語言發(fā)展的活動及特征:前面又說到兒童語言與認知發(fā)展的關鍵性,而在這其中社會互動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幫助子女語言發(fā)展的互動方法與互動技巧如下:有結構的對話雙向溝通通過游戲的方式通過唱歌的方式不要一直打斷或批評孩子的說話與言行合一等。有助于兒童語言能力發(fā)展的方法表。
有助三至五歲兒童語言能力發(fā)展方法 | 有助五至七歲兒童語言能力發(fā)展的方法 |
1.多陪孩子一起閱讀,念給他聽,多念幾次以后,請孩子念一段給你聽,即使念錯了也不要太在意。 2.和孩子一起朗誦或唱童謠 3.和孩子一起念繞口令。 4.和孩子玩模仿動物或其他角色扮演游戲。 5.對于孩子提出的問題,應認真回答,并盡量給予詳細的解答。 6.讓孩子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戲。 7.帶孩子聽童話,童謠錄音帶,或陪孩子一起看適合的影片。 8.給孩子不同的涂鴉用具,讓他隨自己的喜好去畫,并誘導他說出所畫的內容,幫助他串聯(lián)成一個故事。 9.陪孩子看看圖說話故事游戲。 | 1.帶孩子到書店,讓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書來看,或買回家閱讀。 2.和孩子對話時,盡量使用較復雜的語句 。 3.每天抽一些時間讓孩子告訴您他今天做了什么?發(fā)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4.當孩子畫圖時,問他畫些什么?等他畫好幫他在畫紙適當處用文字寫下來,讓孩子作對照。 5.陪孩子一起念繞口令,三字經(jīng),唐詩等具律動感的文句。 6.和孩子一起玩看圖說話或故事接龍游戲。 7.同伴互動有助語言發(fā)展,所以應讓孩子和其他同伴一起玩。 8.帶孩子到戶外讓他多看多聽多想多說。 9.陪孩子玩扮演游戲。 10.陪孩子一起學寫字。 |
社會互動游戲活動舉例
我吃蛋糕,你吃桌子 目標與功能:通過詞語之間的搭配和組合運用的游戲,讓兒童在互動的過程中明白詞語的意義與用法;在詞義的搭配和組合產(chǎn)生錯誤所導致的趣味過程中,激發(fā)兒童對語言學習的興趣。游戲內容:分配任務:老師或家長(甲方)說“我吃”或“你吃”,兒童(乙方)任意說出一種東西。同時說出答案:數(shù)“一、二、三”后,甲乙同時說出自己的答案。誰是贏家:誰吃到可以吃的東西,誰就是贏家,例如甲說“我吃”,乙說“蛋糕”,那甲就是贏家;誰吃到不能吃的東西,誰就是輸家,例如甲說:“我吃”,乙說“桌子”,那甲就是輸家。交換角色繼續(xù)玩:甲乙交換順序,再玩第二回合。
我們的活動或游戲設計,必須遵從以下的一些想法
1.強調親子與同伴的互動。
2.符合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
3.簡單,易玩,有趣。
4.與閱讀、表演、聆聽結合。
5.借由圖畫和語言發(fā)展的統(tǒng)整。
6.配合配合兒童語言發(fā)展的階段。
7.啟發(fā)兒童的創(chuàng)造思考習慣與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