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0~4個月嬰兒
訓練重點是利用視、聽、觸摸,被動輸入感覺,使患兒產(chǎn)生對人和物的有意注意,激起其探究反射和抓物意識的形成。 可應用低、中、高頻玩具在嬰兒耳后10~15厘米處輕搖4~5下,并選用色彩鮮艷或對比色明顯的電動玩具, 在距嬰兒眼睛30厘米處水平緩慢移動,訓練其追視物體或讓嬰兒注意玩具。 與人對視交流時,距其眼睛20~30厘米,喚其乳名(注意只喚一個名字),發(fā)“à ē ǔ”等聲音逗引,表情熱烈豐富。 做觸覺輸人時,應由細軟過渡到粗硬刺激(如絨類玩具、毛巾、棉布、皮球、算珠、方格板、沙粒等), 以防患兒過于敏感。并做10~15分鐘上肢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 以促進手打開、拇指外展及手功能的發(fā)育。 4~8個月嬰兒 除以上項目外,4~5個月時可訓練左右180°、上下90°靈活追視,再到地面玩具追視; 5~6個月訓練伸手追抓玩具, 尋找物體,毛巾蓋臉; 6~8個月自喂餅干,利用環(huán)形玩具、搖鈴等訓練換手、敲擊,以物對敲來促進手眼協(xié)調、雙手間協(xié)調及中線活動。 利用鏡子對視交流,玩躲貓貓,并定期與其他孩子玩耍來促進與人的交流、對母親的正常依戀、主動發(fā)音和對名字的應答。 9~12個月嬰兒 重點訓練小物件拿起、放下、對捏、語言理解(問常見人的稱呼或物體在哪里,知道回頭找或伸手指)、簡單模仿(如學“再見”, 把玩具弄響包括擊、按、捏弄),學做交往游戲(如恭喜、歡迎等),訓練知道把大、小便解在規(guī)定的地方等。 1~1.5歲兒童 重點訓練小物件固定投擲(放入容器)、匹配形狀(圓、方)、模仿(如推車、畫點點等)、堆搭積木、語言理解、增加詞匯,學會控制大、小便,配合穿衣、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