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提問一:
特殊孩子的融合教育是從進入小學開始的嗎?
我們通常所說的融合教育,是進入普幼或者是普小接受教育開始的。但其實并非如此,我們需要明確的是:
1、融合教育應(yīng)該是從出生的時候就開始的,因為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嬰兒就是一個社會人的角色。需要在各種社會刺激中形成和發(fā)展出情感、情緒、社會行為和關(guān)系。
2、融合教育如果是從小學才開始,那就晚了。但是如果之前都一直沒有開始,那從什么時候開始其實都不算晚。
3、融合的第一步,是特殊家庭與社會的融合。如果家庭都走不出去,有所顧慮,哪里還談得上孩子以后的社會適應(yīng)。
4、家庭是孩子社會化的第一個場所,也是融合教育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融合教育老師。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直接影響到孩子以后的社會融合之路。我們的特殊孩子首先要與家庭內(nèi)部成員有足夠的社會化的相處方式,才能為以后與孩子學校、社區(qū)、工作單位的融合做好鋪墊。
建 議
對內(nèi):營造一個和諧有愛的家庭氛圍。
1、家庭成員合理的分工:合理分工并不是說爸爸只負責賺錢養(yǎng)家,媽媽只負責貌美如花,而是要彼此理解,共同承擔起教養(yǎng)孩子的義務(wù)。爸爸的陪伴和媽媽的愛同樣重要。
2、學習育兒專業(yè)知識:首先了解障礙類別的基本情況,其次學習干預(yù)方法。家庭訓練結(jié)合生活需求,不要只是做桌面教學,而不泛化在生活當中。泛化不了,學的東西用不出來,事倍功半。
3、統(tǒng)一家庭教養(yǎng)方式:在小孩沒有建立起基本的判斷能力之前,媽媽說東,爸爸說西,那么孩子該聽誰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不統(tǒng)一,還有一個很恐怖的結(jié)果是會激化家庭內(nèi)部矛盾,家庭鬧內(nèi)戰(zhàn),哪里還有心情來好好教孩子,那是不是就會影響孩子朝好的方向成長呢?
4、給予足夠的刺激:在保護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多去嘗試,多去探索,這個時候父母抓住機會在情境中教學,“在用中學才能在學中用”。如果能借此激發(fā)起娃娃的幾個興趣愛好,那是極好的,一是讓娃娃有事情可做,避免過多的沉浸在自我刺激行為中,另外一點好處就是娃娃可以自己玩耍,大人可以有自己的時間,這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對外:為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接納環(huán)境。
1、與親朋、好友、以及鄰居建立良好的互動關(guān)系,取得理解、支持和幫助。親朋好友是我們最初的資源也是最好的支持網(wǎng)絡(luò),也可以變成孩子除了家庭之外最好的融合環(huán)境。
2、協(xié)助和引導孩子與同齡孩子互動,幫助建立同伴關(guān)系。從小建立的同伴關(guān)系,可以促進共同的成長。當然,這需要家長付出很多的努力。
3、當遇到不理解的眼光時,需要鼓起勇氣說出孩子情況,知道的人越多,理解的人才會越多,未來的路才會更順暢。其實也是在做宣傳和倡導,同樣也是為創(chuàng)建大的融合環(huán)境做出努力。

提問二:
融合教育是針對特殊孩子的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的主體既是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也是普通孩子。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
1、融合的最終結(jié)局是雙贏,而非特殊孩子單方受益。
(1)對于特殊孩子來說,“同伴指導”的意義非“大人教育”能夠替代。
A、我們常常憂心忡忡,我們的孩子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但同時,我們也要反問內(nèi)心,在孩子和同齡互動的這件事情上,我們是否做了計劃安排和持續(xù)努力。
B、比起成年人,孩子們的解釋和演示更加接近特殊兒童的能力水平,也就更利于特殊孩子模仿和學習;
C、而與同齡互動這一技能,光從大人這里是學不會的,甚至連我們大人都不知道該如何與小孩子相處。
(2)對于普通孩子來說,融合教育是一個塑造人格的大好機會。
有利于塑造正向的價值觀,學會尊重個體差異,待人更有耐心,富有同理心。這些品格的塑造不單會讓孩子受益終身,整個家庭也會受益。
當我們不再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別人,用“恰如其分的善舉”面對特殊孩子的時候,我們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優(yōu)雅的孩子。
2、融合是國家和社會的需求,而不僅僅是特殊孩子的需求。社會文明和國家進步需要大家一起去推動。

提問三:
目前融合教育的現(xiàn)狀如何?
國家提倡融合教育,普校零拒絕,普校有相應(yīng)的特教支持。
1、《殘疾人教育條例》:殘疾人教育應(yīng)當提高教育質(zhì)量,積極推進融合教育,根據(jù)殘疾人的殘疾類別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優(yōu)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
2、融合教育的原則:零拒絕、就近入學、按年齡分班、普教老師與特教老師共同合作。
3、融合教育的模式:資源教室(普小擁有特殊孩子達到5人,應(yīng)設(shè)立資源教室)、資源教師(負責普小融合孩子教學生活相關(guān)事宜)、資源中心(一般由特校建立,支持和督導普小融合教育相關(guān)事宜)。
4、沒有特教資源的普通小學,家長可咨詢學校教導處,提出需求。由學校教導處對接教育局小教科,小教科對接特教資源中心給予支持。
也就是說,我國的融合教育既有國家政策支持,也有特教資源支持。但是普小融合教育系統(tǒng)的完善,也是需要每個特殊家庭去推動的,我們帶著孩子往前走一步,融合教育體系也會往前走一步。
提問四:
入普校接受融合教育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1、生活基本自理(獨立如廁,處理自己的大小便事宜;自主就餐;整理書桌書包等);
2、具備基本規(guī)則意識(課堂規(guī)則,能安坐上課;遵守集體規(guī)范;守時及基本的時間概念);
3、自我情緒行為控制能力;
4、具備一定的安全意識;
5、此外,還有當?shù)匾?guī)定的其他條件,比如戶籍,居住證,家長陪讀等,具體條件需向各地方學校或者教育局咨詢。
6、另外 ,還有很重要的一個條件是,家長,你真的做好心理準備了嗎?進入普??赡軙衼碜运拿姘朔降膲毫Γ▽W業(yè)、同學、老師、家長),這些壓力處理起來肯定會非常棘手,但是前進的道路總是有很多磕磕絆絆,這再正常不過,請記得“風雨過后才能看見彩虹”。
如果在猶豫要不要進入普校融合教育,建議考慮以上幾點,但也不是絕對的,孩子適不適合,不去試一試,怎么知道可不可以呢?退一萬步說,如果確實不適應(yīng),那從普校轉(zhuǎn)特校唄。不是非得去普小融合,也不是非得去特校,關(guān)鍵是看適不適合孩子,總之,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以上,我們淺淺談了談,關(guān)于“融合教育”的問題,道理都很簡單,做起來確不容易。但是別擔心,我們有很多人是一路同行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從現(xiàn)在開始進行“融合教育”,為和“社會”更好相處做準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