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在對譜系孩子的干預中,很多孩子都有逃避的行為,或者是用自己的肢體行動來反抗,或者是大哭大鬧情緒激動,這些現(xiàn)象往往讓家長束手無策。
理解逃避行為
孩子逃避是因為不能夠合理的表達自己的需求
案例:吉姆一上個訓課,就情緒激動,還沒有走到教室就轉身往回走,如果你拉著他,他會大哭,會崩潰。家長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這是所有孩子都具有的行為,還是只有她自己的孩子有這種現(xiàn)象!
其實,對于孩子逃避行為的分析。普通孩子和ASD小朋友是有本質的差別的,主要表現(xiàn)在孩子處理問題的方法和態(tài)度。
逃避行為是所有孩子都具備的,比如有的孩子不想上課,會拐彎抹角的告訴你:”我今天身體不舒服“,比如有的孩子不想去學鋼琴,他會說,今天的天氣不太好,出去了會感冒!
但是針對普通兒童,他們都會有最直接且有效的溝通方式來傳達自己的意思,不管是真實的原因還是稍加”潤色“的原因,都是孩子的一種自然反應:孩子不愿意去上課,上課會讓孩子感到不適。
對于有嚴重交際障礙的自閉癥兒童來說,他們或許不會懂得”溝通“的重要作用。即使生活中碰到了自己不愿意去面對的問題和想要逃避的問題,他們也不會用人類最本能的”溝通“方式來解決,而是會選擇使用自己的"語言"來解決問題。即大哭大鬧,倒地打滾,甚至撲人咬人等!
針對“逃避行為”的干預方法
提前預警,減少孩子行為問題的發(fā)生
針對不同孩子的逃避問題,我們首先需要做的是提前預警。
以上的案例中,我們分析了ASD孩子“逃避"行為的原因。在“逃避”問題出來之前改善我們的方法,降低課程的難度,減少孩子的逃避行為。
案例中的吉姆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代表,實際上在對孩子的干預中,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碰到孩子逃避的情況,我給的建議是盡量提前改變現(xiàn)有的狀況,降低課程的難度以適應孩子的發(fā)展!
如果孩子覺得學習數(shù)學太難,可以讓孩子先提高認知,從最基本的讀寫開始;如果孩子覺得穿衣服步驟太多,可以家長完成一部分,留給孩子最后兩步;如果孩子覺得穿鞋太復雜,可以試著先用沒有鞋帶的鞋子嘗試!降低難度不代表著降低干預的目標,我們的目標還是提升孩子的社會功能,只是干預的密集型降低一點而已!
利用孩子的興趣,夾帶“任務”和指令
幾乎所有的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如果是別人給我的任務,不管是復雜的還是簡單的,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逃避。
干預中告訴孩子“開始了”,或者是“注意聽”這樣的名次時,孩子就已經(jīng)知道你要開始給予他“指令”了,處于本能的反應,孩子會逃避。所以,不妨削弱“任務”這兩個字的表面含義,針對孩子的特點進行訓練,比如拿過來孩子最喜歡的變形金剛和葫蘆娃,將孩子的興趣和你需要訓練干預的事物之間建立起強有力的聯(lián)系,你的“任務”是夾帶進來的,或許孩子就沒有那么多抵觸和逃避心理了!
采用替代的干預方法
針對孩子逃避的替代行為主要包括:教會孩子適當?shù)谋磉_出來,教會孩子在困難的時候尋求幫助,告訴孩子哭鬧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在干預中,我們要利用隨時輔助的技能來提升孩子的能力,如果孩子選擇了逃避,我們不需要對我們的指令進行修改,而是通過肢體表現(xiàn)和語言來輔助孩子進行指令的執(zhí)行。以降低孩子的挫敗感。
比如,在我們發(fā)出了“拍手”指令的時候,或許孩子會配合,或者孩子不愿意配合而大發(fā)脾氣,我們可以做到的是堅持指令,然后用自己的雙手握住孩子的雙手來輔助完成,在完成之后,給予孩子以強化的獎勵。
這期間,最好能夠確保你的指令和任務是能夠通過輔助訓練來完成的,而非只能通過孩子單方面的訓練來完成和提高的!
尋求幫助,輔助完成
如果說降低”任務“的難度是一個改善孩子逃避行為的初級方式,那么教會孩子”尋求幫助“則是更加有利和有效的干預方式。
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告訴孩子,你選擇逃避只會讓任務的時間增加,但是并不會促使任務的取消;你選擇了表達出來或者是尋求家人的幫助,那么任務的難度就會降低很多!
具體的方式是:在孩子選擇逃避的時候,仍然輔助孩子來完成,但是在孩子尋求你的幫助和合理的表達之后,可以針對孩子的意見來進行任務的修改。如果孩子沒有合理的表達出來或者是選擇用自己一貫的”逃避“方式來面對,那么我們仍然要堅持自己的原則!
創(chuàng)建有利環(huán)境,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實我們干預的最終目的還是很明確的:提高孩子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奔著這一個目標,我們可以讓孩子在面對困境和問題的時候能夠更加的積極主動的面對,而不是消極的規(guī)避。有的時候,讓孩子受一點挫折固然是好的,可以鍛煉孩子的堅強心態(tài)。所以,給予孩子犯錯誤的機會!困難代表著一種成長的機會!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shù)婪颉さ吕卓怂拐f過:“孩子需要鼓勵,如同植物需要水,離開鼓勵,孩子的性格就不能全面健康的發(fā)展,孩子就沒有歸屬感。“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時刻傳達給孩子這樣的一個信號:你很棒,你一定可以完成!
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并且在孩子處理方式錯誤的情況下,我們也需要鼓勵,需要讓孩子知道即使是自己犯錯了,我們仍然支持他,愛他!